文档详情

1.1第一章第一节 植物细胞和组织.doc

发布:2015-07-24约1.7万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7世纪,当时,显微镜发明不久。1665年英人虎克用显微镜观察薄木软片,看到软木是由一个个被分隔的小室集合而成,形似蜂窝,他称这些小室为“cell”,中文译为“细胞”。实际上,当时虎克并未看到完整的生活细胞,他所看到的是失去了生活内容物,仅留下细胞壁的木栓细胞。以后,荷兰的列文虎克(Anthoni van Leeuwenhoek,1632—1723)、意大利的马尔比基(Marcello Malpighi,1628—1694)等人先后用显微镜观察和研究了其他多种动、植物材料,更丰富了人们对动、植物的显微结构和细胞的认识,逐渐了解到细胞内有比细胞壁更重要的生活内容物,这就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在细胞核内还具有核仁,在植物的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等。  首次提出了“细胞学说”(Ce11 theory),他指出细胞是有机体,动、植物都是这些有机体的集合物,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在动、植物体内。细胞学说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结构单位的思想,从理论上确立了细胞在整个生物界的地位,把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有机体统一了起来。   2020世纪40年代,电子显微镜发明后,用电子束代替了光束,大大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率*,从而使人们看到了光学显微镜下所看不到的更为精细的结构。同时,细胞匀浆,超速离心,同位素示踪等生化技术在细胞学研究上的运用,使人们对细胞的结构及其与功能间的关系,以及细胞的发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60*分辨率即是能区别的二点间的最小距离。肉眼的分辨率为0.1mm;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0.3μm;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5nm。的有机体中分离出来的单个生活细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它能够分裂、生长和分化,并能产生亲本有机体的“复制品”,这就更进一步证明了细胞是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自然界中也存在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但是病毒单独存在时,只是一类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大分子,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代谢,只有寄生于宿主的细胞内后,才具有生命特征,能进行代谢和繁殖。   对“细胞”这一生命单位的了解,是我们认识生物体结构、代谢和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因此,要了解植物的结构及其形态建成的规律,有必要从认识植物细胞着手。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1)。     单细胞植物体或分离的单个细胞,因细胞处于游离状态,常常近似球形。   1-2)。然而这种典型的十四面体细胞,在植物体中是不易找到的,只有在根和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和某些植物茎的髓部薄壁细胞中,才能看到类似的细胞形状,这是因为细胞在系统演化中适应功能的变化而分化成不同的形状。种子植物的细胞,具有精细的分工,因此,它们的形状变化多端,例如输送水分和养料的细胞(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呈长柱形,并连接成相通的“管道”,以利于物质的运输;起支持作用的细胞(纤维),一般呈长棱形,并聚集成束,加强支持的功能;幼根表面吸收水分的细胞,常常向着土壤延伸出细管状突起(根毛),以扩大吸收表面。这些细胞形状的多样性,都反映了细胞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二)植物细胞的大小   0.5μm,在种子植物中,一般的细胞直径为10—100μm。有人估计一张叶片可含4000万个以上的细胞,那么,可以想像,一棵大树上全部叶片的细胞总数,可以达到惊人的数字,还不包括根、茎等部分,这样,就可对细胞的大小,有一个粗略的印象。   1mm,肉眼可以分辨出来;棉种子上的表皮毛,可以延伸长达75mm;苎麻茎中的纤维细胞,最长可达550mm,但这些细胞在横向直径上仍是很小的。   细胞体积之所以小,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是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指挥和控制着细胞质中很多活动的进行,因此,细胞核和细胞质体积之间的关系,对细胞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一个细胞核所能控制的细胞质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的制约;其二,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与周围环境(包括相邻的细胞)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同时,进入细胞的物质,在内部也有一个扩散传递的问题,细胞体积小,它的相对表面积就大,这对物质的迅速交换和转运都比较有利。   在同一植物体内,不同部位细胞的体积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与各部分细胞的代谢活动及细胞功能有关。一般讲,生理活跃的细胞常常较小,而代谢活动弱的细胞,则往往较大,例如根、茎顶端的分生组织细胞,就比代谢较弱的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