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隧道施工事故应急预案.doc

发布:2019-03-07约2.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隧道施工事故应急预案 14.1 应急预案准备 1 目的: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和职工的人身安全,确保在隧道发生塌方、大变形、意外爆炸、有害气体突出、瓦斯爆炸、涌水、渣土储存不当引发的泥石流等事故时,全体职工能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迅速及时地采取措施,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为此制定隧道事故应急响应预案。 2 依据: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3 适用范围:本标段隧道 4 职责 (1) 项目经理是项目经理部应急抢救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各项目队应建立应急抢救领导小组和应急抢险队伍,明确职责。 (2)应急事件发生时,在事故现场职务最高的人负责组织和指挥应急抢救工作。 (3)卫生人员负责救治伤员和救治联系等医务工作。 (4)公安保卫人员负责维护秩序,配合做好伤员救治和联系工作。 (5)其他人员执行指挥者分配的任务。 5 应急设备和物资 (1)应配备应急专用车辆,保证应急专用车辆的完好。 (2)了解和建立当地保有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单位的地点和联系电话。 (3)了解并建立应急药品的获取联系地点。配备适量的应急药品和药物。 (4)了解和建立应急抢险医院的地点和应急电话。 (5)配备事故应急抢险物资及设备,了解和建立应急物资供应地点和电话。 (6)应指定应急专用联系电话。 隧道应急抢险物资及设备见表14-1; 表14-1 隧道应急抢险物资及设备 序号 名称 数量 状态 备注 1 应急专用车辆 1 良好 2 20cm~30cm圆木 30m3 良好 3 I20a钢架 10榀 良好 4 碎石 30m3 5 砂 30m3 6 水泥 30T 7 挖掘机 1 良好 8 装载机 1 良好 9 自卸车 2 良好 10 砼罐车 1 良好 11 水泵 6台 良好 14.2 应急预案实施 14.2.1 应急响应 1 当发生隧道发生塌方、大变形、意外爆炸、有害气体突出、瓦斯爆炸、涌水、渣土储存不当引发的泥石流等事故后,应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停止机械的运转,切断电源。 2 及时通知现场最高负责人。现场最高负责人组织和指挥抢险工作。 3 抢险过程中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4 及时疏散和妥善抢救事故区域内的人员。 5 划出事故隔离区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范围扩大。在隧道塌方或大变形发生后,应防止事故继续扩大: 6 待塌方或大变形稳定后,在塌方或大变形范围顶部、侧壁上的危石及大裂缝,应首先进行清除或锚固; 7 在塌方或大变形范围前后原有的支护进行加固,以防止塌方扩大; 8 在塌方或大变形范围内架设支撑或喷射混凝土,必要时加设锚杆; 9 加快衬砌。在塌方或大变形两端应尽快做好局部衬砌,以保证塌方或大变形不再扩大。 10 当发生有害气体突出或瓦斯爆炸时,及时疏散事故区域内的人员,并由佩戴防毒面具的抢险队员用高压水枪稀释有毒气体区域。 11当发生涌水、渣土储存不当引发的泥石流时,及时疏散事故区域内的人员,组织抢险队员用备用沙袋封堵涌口或堵截泥石流,疏导涌水或泥石流按应急导流渠道流走。 12 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 14.2.2 处理隧道塌方措施 1 如塌方体体积较小,且塌方范围内已进行了喷锚,或已架设好较为牢固的构件支撑,可由两端或一端先上后下逐步清除坍碴,随挖随喷射混凝土,随架设临时构件支撑支顶; 2 如坍塌体方体积较大,或地表下沉,或因坍体堵塞,无法进入坍方范围内进行支护时,则可注浆加固坍体,然后用“穿”的办法在坍体内进行开挖、衬砌; 3 处理坍塌方的同时,应加强排水。 14.2.3 处理隧道塌方 1 喷锚处理,采用喷锚处理较大型塌方,安全、快速。由外向内、由上而下,逐段随清坍碴随向岩壁先喷射一薄层砂浆,然后再喷射混凝土。混凝土宜分层喷射,每层厚5cm左右;喷射1~2层混凝土后,随即加设锚杆再喷射混凝土;坍碴清除后,随即做好衬砌。 2 构件支撑处理,构件材料选用宜采用直径为20~30cm圆木,在坍体不太高、坍穴略呈锥型、坍壁不太松散的情况下,使用人字架支撑;当坍体较高,两侧壁形状较整齐,侧压不大时,可按垂直于隧道中线的方向架设横向排架。先将坍体顶的石碴扒平,铺上横梁,再在其上架设排架。排架间距根据坍穴围岩情况而定,一般为1~2m左右。须注意在排架间用剪刀撑撑稳,下部横梁随坍碴的清除随时倒换撑稳;当坍塌方较大,围岩压力较大时,宜在坍方范围内全部用纵向棚架支撑,先将坍碴顶部适当扒平,沿隧道中线方向平行设置纵地梁数根(地梁下预铺横梁),于地梁上按照导坑支撑方式以1m左右的间距架设箱形棚架。逐层向上架设至坍方顶部,用填塞木塞紧,随着坍碴的清除,加设立柱,并以纵撑撑牢。 3 衬砌措施与回填方法 随坍碴的逐渐清除,衬砌逐段推时,快速成环。在坍穴最高处或两端衬砌接头处预留回填及进出料孔;如坍塌方范围的围岩不够稳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