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公路养护技术规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文档可编辑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总则
1. 1 概 述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2. 4
1. 1.
1. 2 公路养护的技术政策和措施
1. 2.
1. 2. 1. 1 公路养护工作必须贯彻
1. 2. 1
1. 2.
1. 2.
1. 2. 1.
1. 2. 1. 6 公路养护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1
1. 2. 1
1. 2.
1.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2. 7 加强对交通工程设施
1. 3 公路养护工程分类与管理
1.
1. 3. 1. 1 小修保养工程: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工程设施进行预防性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分,使之经常保持完好状态。它通常是由养护工区(站)在年度小修保养定额经费内,按月
1. 3. 1. 2 中修工程: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工程设施的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的修理加固,以恢复原状的小型工程项目。它通常是由基层公路管理机构按年
1. 3.
1. 3. 1. 4 改善工程:对公路及其工程设施因不适应交通量和载重需要而分期逐段提高技术等级,或通过改善显著提高其通行能力的较大工程项目。它通常是由省级公路管理机构或地
1.
1. 3
1. 3.
1. 3
1. 4 公路养护质量的考核
1.
1. 4. 2 公路养护质量的考核,应根据路况实际达到质量要求的程度,划分为优、良、次、差四个等级,以优、良等公路里程占养护总里程的百分比即“好路率”作为衡量养护质量的主要指标。具体评定方法按现行《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 075-
1. 4. 3 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除考核桥梁的完好程度外,应创造条件定期检查其实际承载能力,逐步将
1. 5 公路养护技术管理体系
1. 5. 1 省、地
1. 5.
1. 5.
1. 5.
1. 5.
1. 5.
1. 5. 2 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必须配备足够的养护工程技术人员。地(市)级以下管理机构的专职养护工程技术人员每管养土100km至少配备4人。地(
1.5. 3 为实现公路养护工程逐步达到机械化的目标要求,对公路养护机械的配备标准及其相应的技术指标,可参考《公路养护每
1. 5.
2 路 基
2. 1 一般规定
2.
2.
2.1.2.1维修、加固路肩、边坡。
2.1.2.2疏通、改善排水设施。
2.1.2.3维护、修理各种防护构造物。
2.1.2.4清除坍方、积雪,处理塌陷,检查险情,防治水毁。
2.1.2.5观察和预防、处理翻浆、滑坡、泥石流等病害。
2.1.2.6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局部路基进行加宽、加高,改善急弯、陡坡和视距不良路段,使之逐步达到所要求的技术标准。
2. 1
2.1.3.1路基各部分经常保持完整,各部尺寸保持规定的标准要求,不损坏变形,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2.1.3.2路肩无车辙、坑洼、隆起、沉陷、缺口,横坡适度,边缘顺适,表面平整坚实、整洁,与路面接茬平顺。
2.1.3.3边坡稳定、坚固,平顺无冲沟、松散,坡度符合规定。
2.1.3.4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跌水井、泄水槽(路肩水簸箕)等排水设施无淤塞、无高草,纵坡符合要求,排水畅通,进出口维护完好,保证路基、路面及边沟内不积水。
2.1.3.5挡土墙、护坡及防雪、防沙等设施保持完好无损坏,泄水孔无堵塞。
2.1.3.6做好翻浆、坍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病害的预防、治理和抢修,尽力缩短阻车时间。
2. 1. 4 路基养护用土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土类。路基土的分类按土
2. 2 路 肩
2. 2. 1
2.
2.
2.
2. 2. 4. 1 设置截水明槽。自纵坡坡顶起,每隔20m左右两侧交叉设置30~50cm宽的斜向截水明槽,并用碎(砾)石填平,同时在路肩边缘处设置高l0cm、顶宽10cm、底宽20cm
2. 2.
2. 2. 5 路肩外侧边缘被流水冲缺,或牲畜踩踏、车轮碾压形成缺口时,应及时修补,也可结合实施GBM工程,用石块、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或现浇)路肩边缘带(护肩带
2. 2. 6 路肩上严禁种植农作物和堆放任何杂物。对于养路材料,应在公路路肩以外设置堆料台。堆料台的设置位置及大小见图2. 2.
对大中修及改善工程所需的砂石材料,如确因用地困难而必须堆放在路肩上时,应做到不两边同时堆放,且料堆内边距路面边缘不小于30cm,料堆的长度不大于10m,每堆料之间的距离不小于lm,以利于排水。桥头和平曲线内侧、陡坡路段不得堆料。
2.
2. 2. 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