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doc

发布:2016-11-04约7.6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 七年级上册 一、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不需要吸收有机物 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2、生物能进行呼吸。(大多数的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少数的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的方式排出废物 植物通过落叶的方式排出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5、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6、生物的分类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7、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对照实验) (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存在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人和体内的蛔虫是寄生关系。 4、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适应:生物改变自己。例:荒漠中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 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夜晚的蛾;傍晚的蝙蝠。 (2)影响:生物改变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植物的蒸腾作用能调节空气湿度。 5、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产者(植物) 构成 生物 消费者(动物) 食物链 生态系统 分解者(细菌、真菌) 环境(非生物)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1.定义: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2.食物链以生产者绿色植物为起点:草→蝗虫→鸟 箭头由弱指向强,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6、食物链 3.营养级越高(越强大的生物),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越多。 4.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个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叫做生态平衡。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一个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与食物网越复杂,它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8、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立足点)。 3、生态系统的种类 (1)森林生态系统: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2)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主要是草本植物,缺乏高大植物。 (3)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稀少,生态环境最为恶劣。 (4)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肾”之称。 (5)海洋生态系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制氧。 (6)淡水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调节气候。 (7)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较少,以生产粮食为主。 (8)城市生态系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 练习使用显微镜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可聚光,光线弱时用)、 1、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遮光器上面有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物镜(高倍物镜物象大、范围小、光线弱) 2、调节清晰度的结构: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小幅度) 取镜、安放 一对物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使用步骤: 对光 二对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 三对反光镜,通过目镜可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先接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两眼要从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