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讲--板块类运动问题、传送带模型.doc

发布:2018-07-03约9.13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第六讲 板块类运动问题、传送带模型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第六讲 板块类运动问题、传送带模型一、板块类运动问题例1:★★★【2014·江苏·8】(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eq \f(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A.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F=eq \f(5,2)μmg时,A的加速度为eq \f(1,3)μg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eq \f(1,2)μg答案 BCD解析 当0F≤eq \f(3,2)μmg时,A、B皆静止;当eq \f(3,2)μmgF≤3μmg时,A、B相对静止,但两者相对地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F3μmg时,A相对B向右做加速运动,B相对地面也向右加速,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当F=eq \f(5,2)μmg时,A与B共同的加速度a=eq \f(F-\f(3,2)μmg,3m)=eq \f(1,3)μg,选项B正确.F较大时,取物块B为研究对象,物块B的加速度最大为a2=eq \f(2μmg-\f(3,2)μmg,m)=eq \f(1,2)μg,选项D正确.例2:★★★质量为m=1.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 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所示,经一段时间后撤去F。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用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g取10 m/s2)【分析】:1.运动的物体只有M,没有m。2.撤力前后木板先加速后减速。3.临界条件:当木板的速度减为零时,物块恰好到达木板的最左端。相对位移就是木板的长度。4.此题需要注意摩擦力!设加速过程的位移为x1,加速度为a1,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2,加速度为a2,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撤力前:F-μ(m+M)g=Ma1,解得:a1=eq \f(4,3) m/s2。撤力后:μ(m+M)g=Ma2,解得:a2=eq \f(8,3) m/s2。x1=eq \f(1,2)a1teq \o\al(2,1),x2=eq \f(1,2)a2teq \o\al(2,2);为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掉下,应满足x1+x2≤L;又a1t1=a2t2。由以上各式可解得t1≤1 s即作用的最长时间为1 s。例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分析】1.从v-t图像分析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求出摩擦因数。2.物块和木板相对静止时,是一起匀减速还是分别运动,需要判断。3.计算出木板和物块的位移,计算相对位移。【解析】(1)从t=0时开始,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使物块由静止开始加速,物块和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使木板减速,直到两者具有共同速度为止。由题图可知,在t1=0.5s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为v1=1m/s。设t=0到t=t1时间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a1=m/s2=2 m/s2a2=m/s2=8 m/s2设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块有μ1mg=ma1对木板有μ1mg+2μ2mg=ma2联立方程得:μ1=0.2  μ2=0.3(2)在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物块有f=ma1对木板有2μ2mg-f=ma2假设物块相对木板静止,即fμ1mg,则a1=a2,得f=μ2mgμ1mg,与假设矛盾,所以物块相对木板向前减速滑动,而不是与木板共同运动,物块加速度大小a1= QUOTE a1 =2m/s2物块的v-t图像如图中的点划线所示。此过程木板的加速度a2=2μ2g-μ1g=4m/s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物块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