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生命体征.ppt

发布:2018-07-01约3.56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一 般 检 查 内科教研室 韩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 、体温(T): 1 、体温的测量方法与正常值方法及正常值: (1)腋窝测温法:正常值:36oC~37oC (2)口腔测温法: 正常值:36.2oC~37.2oC (3)直肠测温法:正常值:36.5oC~37.7oC 较上述两种方法准确、适用于重症昏迷及幼儿患者。 生 命 体 征 2 、正常波动及测量误差: 女性高于男性, 幼儿比成人稍高; 清晨2~6点最低,下午5~6点最高, 相差不超过1oC ; 运动、进餐后及妇女月经前或妊娠期体温 均可略升高。 3 临床意义: (1)体温过低 : 指口腔温度低于正常。 见于周围循环衰竭、大出血后、高度营养不良。 (2)体温升高(发热) : 口腔温度超过37.2oC以上者。 临床上根据发热程度分为: 低热:37.3oC-38oC 中等热:38.1oC-39oC 高热:39.1oC-41oC 过高热:41oC以上 见于感染、组织坏死、内出血、恶性肿瘤等。 体温测量中常见误差的原因: 1、测量前未将体温表水银柱甩到35oC以下 2、腋测法;病人未能将体温表夹紧 3、体温表附近存在影响温度的冷热因素 4、测量部位的冷热刺激。 二 、脉搏(P)(P98) 1、产生机理: 心脏收缩搏出血液冲击动脉血管壁而出现的搏动。 2、检查部位、方法: 触诊桡动脉。 3、反应: 循环血量、心脏、全身状况。 4、影响因素: (1)心肌收缩力: (2)循环血量: (3)血流速度: (4)血管壁紧张度等。 正常范围: 60~100次/分。 生理性变化: 女性较男性稍快; 儿童较快,老年人较慢; 日间较快,睡眠时较慢; 体力劳动、饭后、精神兴奋时较快。 5、检查内容: 正常 / 特点 临床意义 (1) 速率:60~100/分 增快 / 减慢 (2) 强度: (1)洪脉 / 细脉: (2)消失:心搏停止 / 血管闭塞 (3) 节律: 齐。 ①窦律不齐:吸快呼慢 正常青、少年。 ②早搏:提前出现,后有长间隙,P减弱 / (-)。 ③心房颤动:三大特点。 (4)紧张度: (5)波形: ①水冲脉: 高动力循环 ②交替脉: 强弱变化 心肌损害 ③奇脉: 吸停脉 心包疾病 (6)血管壁情况: 三 、呼吸(R):(P72) (一)呼吸的测量方法:视诊。 呼吸形式: 男性及儿童— 腹式呼吸 女性------------ 胸式呼吸 (二)正常范围: 成人 :16~20次/分,齐、匀,深度适宜。 儿童 :20-30次/分 新生儿:30-50次/分 (三)检查内容:形式、频率、节律、深度。 (四)临床意义: 1、呼吸形式: (1)正常表现: 男性及儿童—腹式呼吸 女性------------胸式呼吸 (2)临床意义: ①胸 / 腹式呼吸异常: ②呼吸困难: 2、呼吸频率: (1)正常:16~20次/分 (2)呼吸频率改变: ①呼吸增快: 24次/分。 激动 、应激、发热、呼吸功能不全。 ②呼吸减慢: 12次/分。 颅内高压 、呼吸抑制状态。 (3) 呼吸深度: ①呼吸浅快(浅促呼吸): 见于呼吸道阻塞、肺气肿、呼吸衰竭。 ②呼吸深快(深大呼吸): 见于尿毒症、糖尿病等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4) 呼吸节律: ①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 特点:停-浅慢-深快-浅慢-停,周而复始。 意义:*中枢兴奋性降低。 见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