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本课程主要参考资料.ppt

发布:2018-01-02约6.57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财务会计的目标 四、会计基本假设 第四节 会计计量 第五节 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也称为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财务报表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构成,附注是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五节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优点:相对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更多的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的评价。 缺点:公允价值的计量存在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在缺乏活跃时市场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相对更弱。   我国会计准则的选择:   基于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不完善的阶段,会计信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所以,我国目前更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本课程主要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3.《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4.《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指南》 5.《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6.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 本课程主要资料参考网站: 1.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2.中国会计视野/ 3.中华财会网 本课程学习网站: 联系电话 [本章内容] 1. 财务会计概述 2.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 3.会计要素及确认 4.会计计量 5.财务会计报告 6.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标] 1.了解财务会计的产生及发展; 2.明确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 3.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4.了解会计的法规体系构成.   一、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发展史可分为下述三个阶段: 1.复式记账方法的产生:(19世纪前) ?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记帐的基本原理. 2.从簿记向会计的转化:(19世纪-20世纪初) 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折旧会计、成本会计、报表审查制度的产生。 第一节 财务会计概述 折旧会计主要解决长期资产投资如何转化为成本的问题。 成本会计主要解决期间性费用的分摊问题。 报表审查制度主要解决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问题。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公司的大批破产倒闭,政府和公众迫切要求改进会计实务,加强会计理论的指导作用——财务会计体系的建立、管理会计的产生 。  财务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前者要求财务会计不断地将新的、变化了的经济业务反映出来,以体现和强化其会计反映的基本功能;后者则要求财务会计努力满足信息使用者不断变化的信息需要,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在使用者经济决策中的作用,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财务会计是指在企业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专门程序与方法,着重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 二、财务会计的涵义 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会计主要以财务报表为核心的财务报告作为信息传递的手段;  2.财务会计主要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构成;  3.财务会计的处理程序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 。     确认,是指决定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或将之最终纳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包括用文字和金额对某一项目进行描述并将之金额计入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它是项目应否列入财务报表某一要素的第一道关口。确认要满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