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国对印度的核不扩散政策分析.pdf

发布:2017-09-12约8.86万字共7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 要 2005 年 7 月 18 日,美印发表了关于两国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布 什称印度是一个拥有先进核技术的负责任的国家,并承诺美国将努力实现与印 度的民用核能合作。美印两国最终于 2008 年 10 月 10 日,签署了《美印民用核 能合作协议》,并予以生效。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国长期以来对印度核不扩散政策 的历史性调整,美国对印度网开一面的做法与其在伊核危机、朝核问题中的强 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美国对印度核不扩散政策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一种历史的、比较 的视角,系统地考察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对印度的核不扩散政策及特点,并 重点探析美国对印度核不扩散政策转变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等。 本文主体部分包括三章。 第一章回顾 1946 年到 1998 年期间,美国对印度的核不扩散政策,并将 1974 年印度核试验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来考察美国这一时期对印度的核不扩散政 策。在本章的第一节,简要回顾了 1946 年至 1953 年期间,美国力图保持核垄 断,竭力阻止印度核能开发,但印度坚持核主权的对抗,最终保留了核选择, 走上核能发展之路;第二节介绍了 1954 年至 1974 年期间,美印开展的民用核 能合作。美国核垄断计划破产后,转而对印度采取民用核能方式,以换取对印 度核设施的监督,防止其发展核武器;第三节以 1974 年印度首次核试验为切入 点,重点分析了 1974 年至 1998 年这一阶段,美国对印度的“核武优先”的核 不扩散政策,即美国立即对印度施压,中止两国的民用核能合作,对印度实施 核禁运,以此迫使印度放弃发展核武器;第四节则对 1946 年至 1998 年期间美 国对印度核不扩散的特点进行小节,以加深这一阶段美国对印度核不扩散政策 的理解。 第二章介绍了 1998 年至 2008 年期间,美国对印度核不扩散政策的转变。 首先,1998 年 5 月 11 日至13 日,印度连续进行了5 次核试验,美国随即对印 度采取了严厉制裁。但在之后的核谈判中,美国逐渐松动了要求印度去核武器 化的立场,为日后美印两国在核问题上和解埋下了伏笔。其次,随着小布什上 1 台,美印两国关系的不断升温,两国开始就核问题不断展开对话,磋商,美国 对印度的核不扩散立场也不断发生量变。最后,2005 年至 2008 年期间是美国对 印度核不扩散政策的质变过程,美国放弃了一直以来防止印度发展核武器的立 场,转向“两个优先”原则,即承认印度为核武国家,将防止印度再次进行核 试验,控制印度出口核技术作为优先目标,只要印度承诺停止核试验、承诺不 向外扩散核武器,美国则同意与印度在民用核能领域开展合作。同时,本章的 最后一节就这一阶段美国对印度核不扩散政策转变的特点进行了小节。 第三章深入剖析了美国对印度核不扩散政策转变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 本文认为,美国对印度核政策调整一方面是出于美国自身的内在逻辑:面对印 度的有核事实,惩罚制裁均无法奏效的情况下,通过民用核能合作可以有效地 监督、控制印度的核能力。另一方面是美国出于地缘政治的现实考虑,通过解 决美印两国棘手的核问题,从而加强美印关系,为构建两国全面伙伴关系扫清 障碍;并藉此拉拢印度抗衡中国,以抵消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防止中国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维护和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 等。本章的第二节重点分析了美国对印度核不扩散政策转变产生的影响。主要 包括:一、美国对印度核政策改变,对印度的优待,严重损害了国际核不扩散 机制的完整性和合法性。美国对印度网开一面,可能会诱使其他有发展核武器 意图的国家“以身试法”,不利于目前一波三折的朝核、伊核问题的解决;二、 美国改变对印度的核政策,实现民用核能合作,并没有使印度做出更多有实质 性的让步,反而为印度扩充其核武库,实施“核威慑”创造了条件;三、对南 亚地区地缘政治的影响,将刺激巴基斯坦加强其核能力,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 核军备竞赛。 总之,《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的签署、生效,标志着美国在印度核不扩 散政策上的历史性转变。表明美国承认了印度的有核事实,以印度放弃核试验, 承诺不向外扩散核武器为条件与印度开展民用核能领域的合作。美国对印度这 个未加入核不扩散机制的国家如此优待,而对朝鲜、伊朗的核问题采取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