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前复习.ppt

发布:2016-11-26约5.72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双线桥表示方法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溶液 胶体 浊液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溶液 胶体 浊液 电解质 非电解质 ? 既不是电解质, 也不是非电解质。 (酒精、蔗糖) (NaCl、HCl)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化合物 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能不能导电;(熔融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化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酸、强碱及盐 弱酸、弱碱、和水 强酸:HCl、HNO3、H2SO4等; 强碱:KOH、NaOH、Ca(OH)2、 Ba(OH)2等; 盐: NaNO3、NH4Cl等 弱酸: CH3COOH 、 H3PO4 、 H2CO3等 弱碱:NH3?H2O等 水 注意: ⑴有些难溶物(如BaSO4、AgCl)虽溶解度小,但属强电解质,因溶解的部分能完全电离。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 ⑵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电离的表示——电离方程式: 强电解质用“=”表示,弱电解质用“?”表示 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叫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叫碱。 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拆、删、查 ① 写:依反应事实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② 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③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使方程式 中系数为最简整数比。 ④ 查:根据质量守恒和电量守恒,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 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基础) (关键) 2、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 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 a 强酸:HCl、H2SO4、HNO3、HBr、HI b 强碱:KOH、NaOH、Ba(OH)2、Ca(OH)2。 c 可溶性盐:请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钾钠铵盐硝酸盐,全部溶于水中间 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硅酸盐,可溶只有钾钠铵 d 氧化物:Na2O、Fe2O3等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 难溶的物质:CaCO3、Cu(OH)2、BaSO4、AgCl 等 b 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氨水、难溶碱)、水。 c 气体:H2S、CO2、SO2等 e 单质:H2、Na、I2等 如:H+与CO32-、HCO3-、S2-、SO32-、HSO3- 如:H+与CH3COO-、CO32-、S2-、SO32-等生成弱酸;NH4+与OH-生成的弱碱; H+与OH-生成水 ⑵生成气体不共存: ⑶生成难电离物质即弱酸、弱碱、水不共存: ⑴生成沉淀或微溶物不共存: 如:Ca2+与CO32-、Ag+与Cl-、Ca2+与SO42-等 离子共存:离子能大量共存则表示离子间不发生离子反应。 a.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 酸碱腐蚀处理: 浓酸沾在皮肤上: 浓碱沾在皮肤上: 酸、碱溅入眼中: 抹布拭去,用水冲洗,3%-5%的 NaHCO3中和 抹布拭去,用水冲洗,涂上硼酸溶液中和 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然 后用硼酸溶液或NaHCO3溶液淋洗 计量仪器 常用的计量仪器有: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 温度计、容量瓶等。 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称量 物质,能称准 到0.1g。 用于量度 液体体积。 量筒 1.提纯的原则: 不增: 不减: 易分: 不增加新的物质 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转换为沉淀、气体等易分离除去 注意:除杂试剂要适当过量;设计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 化学除杂 过滤与蒸发操作 过滤操作 ①过滤的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物质 ②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 玻璃棒 ③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