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桥梁拆除施工设计方案.doc

发布:2018-08-26约3.73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一、编制依据 1、怀柔新城北房地区兴房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二、工程概况 兴房路桥梁工程共包括六座新建跨河桥,其中兴盛路与一河网平行,相交的四个路口需各设跨河桥一座,南房街上跨二河网及三河网处各需设跨河桥一座。兴盛路需拆除现况旧桥三座(恒利桥、惠民桥、南房桥),南房街需拆除现况旧桥一座(裕华桥)。现状旧桥设计标准较底,属于扩大基础混凝土现浇简支板桥,桥宽及跨径较小,不能满足道路通行。在本次工程建设中需拆除重建。施工时我单位选择长年从事建筑物拆除施工的专业施工队伍,通过对旧桥现场考查,制订安全合理施工方案。 详见下表: 施工 部位 现况桥梁全景图 基础结构 南房路现况桥 惠民街现况桥 恒利街现况桥 裕华路现况桥 三、施工前期准备 现况旧桥均位于北房镇开发区路网内,兴盛路桥梁拆除施工时,社会车辆可绕行幸福大街及永昌街,(见右图)兴盛路对两侧耕地收耕影响较小,南房街裕华桥施工时将考虑收耕临时路。桥梁拆除的初步顺序为:恒利街现况桥—裕华路现况桥—南房路现况桥—惠民街现况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调整机械设备。拆除施工时将桥两端施工现场用防护网彻底封闭,外围所有通行路口均采用彩板围挡封闭,安排专人进行看护,并设置醒目禁行标志,禁止车辆及行人通行,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拆除施工前熟悉周围现场、探明地下各种管线和构筑物,避免在拆除施工中破坏地下不明管线或其它构筑物。 1、 成立施工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组长:姚毅 副组长:付晓健、高斌 小组成员:曹志良、张东月、高宁、朱建坤、王力力、付新鹏 2、 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认真做好技术准备工作,熟悉施工现场,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施工技术交底; 3、根据现场实际勘查情况及要求,准备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明确施工需要的场地和机械设备及被拆除物的倒运地点; 4、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 四、施工方法及顺序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板桥拆除拟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法施工(施工用机械附后)。经分析其结构,按拆除顺序如下方案: 拆除前分析桥梁的结构特点,确定按桥梁施工的逆顺序,即先安装的后拆除,后安装的先拆除。 1、首先将桥面护栏人工拆除,并采用装载机运出桥面至指定位置。 2、平板桥由两侧向中心同时采用液压破碎锤现场破碎拆除,将钢筋分离后运至堆放场地;破碎的混凝土现浇板清理到指定位置。 3、桥基砼及石块破碎拆除后清理到指定位置,河网底部布设5排D=500mm钢筋混凝土管,新建桥区范围内采取的换填砾石土平整、压实,为桩基施工提供工作面,桩基钻进及人工开挖施工范围内不得存放碎块。详见示意图。 4、待盖梁施工完成后采用长臂挖掘机打捞河中砼碎块。 现况桥平面示意图 剖面示意图 五、安全保证及环保措施 1、 对整个施工范围进行全封闭施工。 2、拆除施工要有专人指挥协调,并设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施工监督、检查。 3、 向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4、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教育,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切割拱梁时系好安全带。 5、在拆除区周围设置警示牌,并由专人警戒,确保安全,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安全交底规定的安全措施施工,安全员到现场监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6、上下交叉作业时上方人员要注意下方人员的安全。 7、 拆除作业避开夜间施工,避免施工噪音影响周围居民生活。   8、 所有构件均做到随拆随运,并在破解处理后弃运到指定地点,不得遗弃在河道中或岸边,造成河道堵塞或环境污染。   9、 机械作业要有专人指挥。 六、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数量 备注 1 汽车式起重机 50T 2 2 挖掘机带液压破碎锤 CAT320 2 3 长臂挖掘机 CAT320L 1 4 装载机 ZL50 2 5 液压剪 2 6 工程指挥车 2 7 风镐 4 8 振动压路机 YZ-18 1 七、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为确保桥梁拆除施工确实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快速反应和协调能力,加强突发事故应急抢救措施,项目部结合本项目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2、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将迅速运转。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高斌(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付晓健(总工)   成员: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   工作小组下设四个业务组:   救援组:朱建坤   事故处理组:曹玉良   联络组:肖宁   警戒组:陈旭秋   本项目的所有单位和人员都有参加急救抢险的义务。   3、职责   应急救援工作小组为本项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机构,负责与业主、监理单位的联系、协调,落实有关部门的安全指令,检查、督导本单位日常的应急准备工作。发生事故隐患后负责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