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头颅正常CT解剖及诊断.ppt

发布:2016-11-22约4.02千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侧脑室体部层面 由额、颞、枕叶构成。 两侧侧脑室体部之间为透明隔,外侧为尾状核和体部。 侧脑室后角(枕角)可不对称,室内可见脉络丛钙化。 中线处可见大脑纵裂池及大脑镰。 侧脑室体部层面 颞叶 侧脑室体部 放射冠 额叶 胼胝体压部 上矢状窦 枕叶 胼胝体膝部 尾状核体部 纵裂池 大脑镰 透明隔 六、侧脑室上部层面 内侧壁侧脑室体部被胼胝体分开。 侧脑室体部的外方为顶叶。 顶枕沟及中央沟将大脑分为额、顶、枕叶。 侧脑室顶部层面 额叶 大脑镰 枕叶 脑沟 胼胝体 侧脑室体 上矢状窦 顶叶 七、大脑皮质下部层面(半卵圆中心层面) 在胼胝体和侧脑室上方,大脑镰自前向后贯穿中线。 白质部分为半卵圆中心。 额叶范围缩小,顶叶所占比例扩大,枕叶基本消失。 半卵圆中心:位于胼胝体上方,由左右大脑半球髓质形成的有髓纤维,对称位于大脑镰两侧区域。 半卵圆中心层面 纵裂池 半卵圆中心 额叶 扣带回 大脑镰 顶叶 上矢状窦 楔前叶 缘上回 角回 八、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半卵圆区上部层面) 已近颅顶,大脑镰清晰可见,其旁的脑灰质和脑沟十分清楚。 顶叶较小,额叶较小。 放射冠:是内囊到大脑皮质间的放射状纤维白质。 半卵圆区上部层面 大脑镰 顶叶 放射冠 上矢状窦 额叶 额中回 额上回 中央前回 中央前沟 中央后回 中央沟 中央后沟 中央旁小叶 脑 出 血 及 脑 梗 死 头颅CT表现 脑出血CT表现 A 皮质动脉的穿通支-------脑叶出血 B 豆纹动脉---------------壳核出血 C 丘脑穿通动脉-----------丘脑出血 D 基底动脉脑桥支---------脑桥出血 E 小脑上或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出血 (齿状核) 壳核出血 丘脑出血 脑干出血 脑干出血 脑干出血 脑干出血 脑室出血并铸型 小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A丘脑出血 B基底节出血 C脑干出血 D小脑出血 头颅CT解剖及诊断 南京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颅脑断层常用基线 1、Reid基线(RBL): 为外耳道中点至眶下缘的连线。头 部横断层标本的制作多以此线为准,冠状断层标本的制 作基线与此线垂直。 2、眶耳线(OML)或眦耳线(CML):为外耳道中点与外眦 的连线。颅脑轴位扫描(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 线。 3、上眶耳线(SML):为外耳道中点与眶上缘中点至的连线。 经该线的平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有利 于显示颅后窝结 构及减少颅骨伪影。 上眶耳线 SML 眶耳线 OML Reid基线 RBL 头部断层常用基线 红色线:代表“CML”或“OML” 绿色线:代表“RBL” 蓝色线:代表:“SML” CT窗口技术 脑组织窗(本课件内容)、骨窗 人体各组织结构不同,对X线衰减各异,形成不同的CT值,因此可以利用CT值来鉴别组织的性质。 空气对X线的吸收为0,故空气的CT值为-1000; 骨组织的X线衰减是水的2-4倍,CT值为+1000; 水的CT值为0。 组织 平扫CT值 组织 平扫CT值 脑 25—45 灰质 35—60 白质 25—35 基底节 35—45 脑室 0—12 肺 -500— -900 甲状腺 100±10 肝 40—70 脾 50—70 胰 40—60 肾 40—60 主动脉 35—50 肌肉 35—50 淋巴结 45±10 脂肪 -80— -120 前列腺 30—75 骨 150—1000 椎间盘 50—110 子宫 40—80 精囊 30—75 水 0 空气 -1000 静脉血液 55±5 凝固血液 80±10 正常人体组织的CT值(Hu) 颅脑CT适应症 颅内肿瘤:脑膜瘤,神经胶质瘤 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损伤:脑挫裂伤,血肿 颅内炎性病变:脑炎,脑脓肿 脑寄生虫病:脑囊虫病 先天性畸形与新生儿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CT读片原则 扫描位置与层次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