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鹅瘟及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混合感染诊治.doc

发布:2017-06-22约2.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鹅瘟及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混合感染诊治   摘要 以叶县龚店乡楼马村发生的一例小鹅瘟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混合感染为例,介绍了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临床诊断及实验室诊断,并总结了该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鹅瘟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鹅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混合感染;诊治 中图分类号 S858.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45-02 小鹅瘟是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特点。本病多发生于4~20日龄的雏鹅,10日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可达95%~100%。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引起,是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细菌性疾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鹅,导致感染鹅出现急性和慢性败血症 1 发病情况 叶县龚店乡楼马村一农户于2016年8月从某公司购进肉鹅1 000只,进雏第5天发现雏鹅采食量下降。有个别鹅精神沉郁,卧地不起,有咳嗽、打喷嚏及呼吸困难症状,张嘴喘气,排白色和绿色稀粪。户主认为是大肠杆菌感染或感冒,用氟苯尼考和双黄连混饮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但过3 d后病情有所加重,死亡率突然增高,于是用户打电话联系诊治 2 临床症状 该养殖户采用塑料大棚养殖,大棚设置在河边,采暖用火炉烟道和电热扇,因大棚上面没有覆盖遮阳的设施,使舍内温度不稳定,中午热,晚上凉。雏鹅出壳时注射过小鹅瘟卵黄抗体。病鹅9日龄,大群精神不好,病鹅精神沉郁,嗜睡、缩颈或嘴抵地面,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水量增加。病鹅口腔中有棕褐色稀薄液体流出。喙端发绀,缩头呆立,行动迟缓,无力、站立不稳,共济失调,少数病鹅头向上呈痉挛性点头运动,排黄白色或绿色水样和混有气泡的稀粪,部分小鹅腹部臌胀,鼻液增多,有的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有的抽搐死亡 3 病理变化 病死鹅脑膜出血、充血,心包膜上有1层灰黄色的纤维素淀出物,肝脏呈土黄色或红褐色,稍肿大。表面覆盖1层灰白色纤维素膜容易剥落,胆囊肿大。气囊浑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黄色的纤维素性淀生物。小肠出血,没有栓塞,肠粘膜上附着一些黄色的纤维素性淀出物颗粒。口腔内有数量不等的棕褐色稀薄液体。腺胃黏膜表面有多量浅灰色黏液附着。胃肠角质膜很黏腻,容易剥落。肠道出现明显的病变,十二指肠黏膜呈弥漫性红色,肿胀有光泽。空肠和回肠的回盲部肠段外观极度膨大,颜色呈浅灰白色,质地很坚实。剖开膨大的肠段,肠腔内充满着浅白色或浅黄色的栓状物,将肠腔完全阻塞。栓物很干燥,切面上可见中心为深褐色的干燥肠内容物。泄殖腔显著扩张,其中充满灰黄绿色稀薄内容物 4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判断为小鹅瘟和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 5 实验室诊断 5.1 鸭胚接种 无菌采集病(死)雏鹅的肝、脾、肾和脑,处理后经尿囊腔途径接种于10~15日龄的番鸭胚,接种后5~10 d胚胎出现死亡,死亡胚胎皮肤充血、出血、水肿,肝脏变性或坏死,呈黄褐色 5.2 涂片镜检 将病(死)雏鹅的肝、脾、心肺组织渗出物无菌接种到血液琼脂上培养24 h,出现直径为1~4 mm凸起,边缘整齐、透明,有光泽如油状无色素的光滑型菌落,无溶血现象。取上述菌涂片镜检: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小杆菌,无芽孢不能运动。单个或成对出现,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的杆菌 6 防治措施 6.1 治疗 根据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判定为小鹅瘟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立即用小鹅瘟卵黄抗体250 mL+头孢噻呋钠(1 g)1支肌注,每只鹅2 mL。大群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加黄芪多糖混合饮水连用5 d。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提高抗应激能力。大群好转后15日龄,用小鹅瘟冻干苗和鹅传染性浆膜炎-小鹅大肠杆菌多价油佐剂二联灭活苗肌注 6.2 预防措施 一是不能从疫区引进雏鹅,尽量保持进雏来源单一。同时,加强装苗器具和运输工具的消毒[1-2]。二是鹅出壳48 h内接种小鹅瘟疫苗,接种后7 d内严格隔离饲养,严重污染场在鹅出壳48 h内肌注小鹅瘟卵黄抗体或小鹅瘟血清250 mL或血清+头孢噻呋钠(1 g)1支,每只雏鹅肌注1 mL,5 d时再接种小鹅瘟疫苗,可有效预防小鹅瘟的发生。三是全面改善育雏舍卫生条件,特别注意通风、干燥、温度适宜且稳定,采取合理的饲养密度,地面育雏要勤换垫料[3]。最好采用“全进全出”制饲养,便于彻底消毒。四是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也可用疫苗预防,用鹅传染性浆膜炎-小鹅大肠杆菌多价油佐剂二联灭活苗,或鹅传染性浆膜炎-小鹅大肠杆菌多价蜂胶复合佐剂二联灭活苗。对7~10 日龄雏鹅进行免疫注射[4]。五是建立严格的定期消毒机制,确保生产环境、棚舍器具的卫生。六是饲喂微生态制剂和维生素、中草药,以及含有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