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10活性污泥运行方式膨胀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节 活性污泥法系统的运行方式
随着活性污泥法实际运行经验的积累,,,
传统活性污泥法是活性污泥法最早的运行方式;
废水和回流污泥在曝气池首端一并进入,水流呈推流型;
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降解、沉降等过程,BOD5的去除率一般可达90%及以上。
传统活性污泥法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是:
(1)曝气池中,负荷分布不同,进口端最高,,
(2)由于沿曝气池长负荷分布不同,因此需氧速率由大变小变化,,
(3)废水进入曝气池后仅与活性污泥混合问题,活性污泥耐冲击负荷差。
二、渐减曝气
为改善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沿曝气池长供、需氧速率不平衡的矛盾,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
为改善曝气池入口处有机物浓度高,供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矛盾,可采取多点进水的方式,使原由池首承担的较高有机物负荷沿曝气池池长均匀承担。
它的主要优点是:
(1)废水沿曝气池长分成几点进入,,,,,
四、完全混合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是为适应生产中存在的废水水质波动大的实际情况,为使波动的水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均化,尽快消除生物降解过程的不利因素而研制开发的曝气池运行方式。以这种方式运行的曝气池池型分矩形池和圆形池两种形式。其中圆形池在工程上应用较多。
以矩形曝气池为核心的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以矩形曝气池为核心的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是在多点进水法运行方式的基础上,,,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特点在于:
(1) (),,
所谓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是指曝气池水深在7米以上(4~5米),,,
1.深水中层曝气法
深水中层曝气法的主要特点是池深加大,4米左右处(),5米水柱以内的一般规格鼓风机。为在池中形成横向环流, 2.深水底层曝气法
深水底层曝气法,有时也称为深层曝气法。它与中层曝气法的主要区别是曝气装置设在池底),其在应用中的主要问题是需要设置高风压的鼓风机。
3.深井曝气法
深井曝气法又称超水深曝气,它的曝气池是一座深井,直径一般为1~6m,50~150m或更深,由于井深较大,,,1~2h。
据有关资料报道,深井曝气法的氧利用率可比常规曝气法高十倍。此外,在当今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
又称短时曝气法。其特点主要是污泥负荷高、曝气时间短,65%左右),,,,1955(L.S.Kraus),,,,,,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又称完全氧化活性污泥法。其特点是污泥负荷特别低,24小时,因而会有硝化作用发生;剩余污泥量少而且性质稳定,,
延时曝气法一般常采用完全混和型曝气池(如采用推流型曝气池、则池首、池尾环境情况将有较大差异),而且在其流程中一般不设初沉池;其曝气池部分则与完全混和活性污泥法的相同。延时曝气法主要适用于规模小于4000m3/d的溶解态有机废水处理的场合。
十、接稳定化法
十一、氧化沟
其实质亦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属于低负荷延时曝气的一种特殊形式。
氧化沟的生物反应池的平面布置有如环形跑道,污泥混合液在曝气沟槽中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槽深一般为1~1.5m,0.3~0.6m/s;氧化沟的直段上设置有转刷,在向氧化沟内供氧的同时,使废水、回流污泥和沟中原有混合液较好地混合,并推动水流向前运动。
氧化沟法具有运行负荷低,处理深度大;污泥产量较少,且沉降性能好,,,,,,
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的思路是通过提高废水中氧的溶解推动力,提高氧的转移速率。常温20℃下,()9mg/L;而若采用纯氧曝气时,43mg/L,,400,000m3/d、美国底特律的2,280,000m3/d。
纯氧曝气法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纯氧(98%),,,,,,,,
十三、ABF法
,在活性污泥过程之前设置一个塔式滤池,可与曝气池串联或并联,又称复合式的活性污泥法,塔不同于普通的生物滤塔,是一个强烈的充氧器,污水在塔中的时间不到1min,但实际停留时间要长得多。
十四、AB法
AB法也称作生物吸附氧化法,是2 0世纪70年代为解决传统活性污泥系统存在的基建运行费用高、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差、不具备脱磷除氮功能等问题而开发出的。
AB法工艺是将活性污泥法设计成两段,或者说是由两个活性污泥法工艺串联组成。A段主要用于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其水力停留时间仅0.5h左右,污泥负荷率一般大于2.0kgBOD5/kgMLSS.d,并可根据进水水质的不同,以好氧或缺氧方式运行A段;B段主要用于氧化降解有机物,其停留时间较长,且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污泥负荷率一般小于0.3kgBOD5/kgMLSS.d。
由于A、B两段的回流污泥各自回到原所在段位,因而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微生物种群,高负荷A段中的活性污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