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复习.ppt

发布:2020-02-20约2.8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内环境稳态 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②___ ;④表示为组织间隙的__________;①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___;③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2)以上① ﹑ ③ ﹑ ④合称_______液,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____。 (5)写出O2的进入体内经历的内环境依次是 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细胞外 内环境 A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种群— 增长停止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 增长最快 捕鱼砍伐选择的时间 种群数量 小于K/2值时 种群— 增长逐渐加快 种群数量 大于K/2值时 种群— 增长逐渐减慢 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 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此种群属衰退型种群 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 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 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图中的 [ ]________型曲线。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 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 ]________型曲线。 (3)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生物个体 的 (4)图中K值的含义是 (5)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 法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    A.46 B.25  C.12 D.100 D 标志重捕法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 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 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 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的膜电位 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传导,在突触的位置是单向传导 ? 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突触后膜有两种: ①树突膜 ②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两者之间变化的关系与右图走势相符的是 X Y A 耗氧量 体温 B 血浆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释放量 C 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 D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 甲状腺激素浓度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下丘脑 感受到变化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发出信息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体温降低 体温升高 体温高于 正常体温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垂体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水分 尿量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减少 (-) (+) (+) (-) 血糖平衡调节(神经系统与其它激素参与) 下 丘 脑 垂 体 甲 状 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细胞代谢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 分级调节示意图 反馈 下图1是某反射相关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 构模式图;图3是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m、n代表人体内不同 激素。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表示的结构称为_________________,兴奋在其中的传递 方向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 (3)图3中,如果人体内激素②水平升高,则耗氧量将___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当②在体内多时会抑制 、 的分泌,激素的这种调节方式为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