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鹊踏枝.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冯延巳(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著名词人,深得李璟信任,并曾两度为相。;“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
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
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
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 冯延巳的人品,颇受非议,其政治见解和政治才干也确属平庸。但他多才多艺,能诗能文,工书善辩,特别是词的创作最为著名。其词集名为《阳春录》,有的题作《阳春集》。;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词大意:; 冯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哀愁,是一种独自担荷着的孤寂之感。;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 杜甫《曲江》诗中写道“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久入唇”,面对易落的春花,作者怎能不以酒浇愁,即使喝多伤身也在所不惜。“日日”写出非酒无以度春日。“镜里朱颜瘦”则是“日日病酒”的结果,说“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依然用“敢辞”二字,表达了一种殉身无悔的情意,表达出了情感的境界。;“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心头长存永在的一种情绪——惆怅。他是宰相,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用不着为生计奔波,也没有生活琐事——自有底下人为他服务。他每天都处在清闲之中,而这份清闲又不可能长久维持,因为北方强敌对他的国家虎视眈眈,南唐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这个阴影日日夜夜笼罩着他的心头,使他无论如何也不能从这种“闲情”中逃脱出来。
;名家评价:
1.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2.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可谓沈著痛快之极,然却是从沈郁顿挫来,浅人何足知之? ;因循出新; (二)善于用“层深”手法,把苦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温词:秾艳华美,镂金错彩,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
冯词:闲愁词但“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独立”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再加上“风满袖”,“满”字写出风寒袭人,更是凄凉可知。又用“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至无所荫蔽如在目前。此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扰,心情之凄苦已是不堪忍受。再加上“平林新月归后”,“平林新月”,则树梢月上,夜色渐起,又说“人归后”,是寂寞人定之后了,孤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用此景作结,将上文“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写得层层深入。;中国传统诗词中有哪些关于“闲愁”的诗词句?;经历了人类进化史上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长生的幻想、及时行乐的自我排遣等阶段之后,词人们达到了感性与知性的统一,形成了悲凉而旷达、自尊而又自伤的心态和观照方式。无涯的企羡起于对生存意义的观照。词人们感到了人生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之处而未得,因而在沉静幽邃的词境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挣扎与渺茫的希冀。这种心态与主题自然带有时代的印记,然而时代的气候氛围只是外因。通古今而观之,由于这种主题触及到了人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深层意识,对于千百年后的读者,仍可以激起感发与共鸣,因而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
;简介“闲愁词” ; 1.如何理解“闲情”的内涵?
2.为什么说《鹊踏枝》词传达出的是一种感情的境界?
3.王国维评冯延巳的作品是“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例如: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