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减负增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
篇一: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策略与思考
老路新走,效在其中
——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策略与思考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分析初中数学传统作业实效性缺失的原因,探寻实现作业“减负增效”的策略,适时适量适度地设计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发展个性,并通过教师科学的批阅和讲评、学生的总结反思,实现作业的“量减质增”,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 策略 思考
不久前,“百度贴吧”面向初中学生调查:假如学校减负,你最希望减哪个科目? 58.4%参与者选择“数学”!数学科目减负,你最希望从哪里减?65.3%的参与者选择“作业”! 虽然网络调查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问题的严重性也显而易见——现在新课改轰轰烈烈,如果我们的作业还是那张旧船票,能登上课改的客船吗?初中数学作业必须“减负增效”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因此潜心研究,希望在这一老路上寻找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一、初中数学作业实效性缺失状况及原因
天天布置作业,天天批作业,是每位老师所做的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作业是教师天天使用的标尺,可能由于它太平常了反而缺乏有效研究,导致学生做作业,教师批作业不仅流于形式,还成为一种负担的高耗低效状况。经过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和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外作业多,课内练习少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态度不够认真,上课不严谨,重点不突出,教学手段不合理,老师讲得多而粗,以满堂灌的方式授课,随意拖堂,严重挤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只好把大部分作业压到课外。低效的课堂教学,早在布置作业之前,就已埋下了负担的种子。
(二)作业题量多,启发引领少
部分教师搞题海战术,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作业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教师没有自己先做再精选,大量的繁题、难题、偏题、旧题、怪题、错题、超纲题随意出现,导致
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小,负担过重,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效果降低。
(三)机械重复多,实践探究少
部分教师设计作业时,过分追求数学学科的规范性,过分注重数学化,不与生活联系,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拿来主义,内容枯燥,机械重复多,实践探究少。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狭隘,兴趣培养无从谈起,同时也忽视生活本身的意义,成为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软肋。
(四)现成作业多,设计创编少
现成作业(课本习题、配套作业、购买的资料等)构成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编拟一些层次分明、有梯度、针对性强且适合学生完成的作业。至于创编就更显得凤毛麟角:一来创编需要大量时间,二来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更高一些。
(五)统一要求多,自主选择少
部分教师布置作业,不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一概而论,统一要求多,让学生自主选择少。学生迫于无奈,要么抄袭,要么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拼凑结论,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学生主体性严重缺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一道极深的伤口。
二、实现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策略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思想方法,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评价。有效的作业能够促使学生相信自己有研究数学的能力,满怀信心地学数学、用数学,全面提高数学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从作业的量、类型、来源、批阅、讲评等角度着力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几条策略:
(一)在作业题的“量”上研究
就“量”而言,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长此以往,学生将不堪重负。使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是减负的重要手段和前提。那么脱离“题海”后又如何增效呢?
1. 精讲精练,引领性强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教师要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把课堂还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和“精练”。多练,从讲与练的时间对比上看,一是教师少讲,只讲精要的几步,节省时间让学生练;二是“练”贯通教学的全过程,知识点覆盖广。精练,是从练的内容讲,教师要精心选题,练一道就能会一类。宁可教师多费事,
不让学生做废题。只有这样才能练出门道,练出智慧,练得精彩。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笔者采用下面的一道题目来进行巩固与拓展练习:
如图,已知:ABC=DEF,AB=DE,要证明△ABCDEF,
(1)若以“SAS”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2)若以“ASA”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3)若以“AAS”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4)若以“SSS”为依据,你将怎样改变一个已知条件,并且再添加一个什么条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