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现数学作业减负增效几点体会.doc

发布:2018-10-26约2.2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现数学作业减负增效几点体会   课外作业不仅仅要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更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但反思我们的教育,很多教师仍在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一些机械重复的低效作业。作业形式、内容呆板单调,是纯粹的数和形的舞台,挤占了学生发展个性特长的时空,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认为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彰显主体性、加强实践性、注重综合性、体现整合性,进而真正实现数学作业的“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彰显主体性――从任务驱动走向自主参与      传统的数学作业多为教师布置,教师决定着作业的数量、难度、形式,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实施,学生被动接受作业任务。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题目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练习的层次要注意从新知识的巩固、新旧知识的比较,新旧知识的引申等方面考虑,精心设计布置“自助餐” 式作业,设计基本题、基础题、拓展题三项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让每一层次的学生得到训练、发展,让学生拾级而上,一步一步迈向掌握知识的最高点。   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   一级:(1)4.9×36+4.9×64,(2)(1.25+2.5)×4;   二级:(1)4.9×99+4.9,(2)6.5×10.1;   三级:(1)3.8×6.7+3.8×4.3-3.8,(2)7.4×7.2+0.74×28。      二、加强实践性――从单一枯燥走向多元复合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性作业的尝试,要将过去单一枯燥的白纸黑字的文本作业模式改进为主体选择性作业、自主设计性作业、操作实验性作业、探究查询性作业、社会实践性作业、数学日记等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多类型的作业,让作业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   在学完了“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后,我没有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而是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参加一次超市购物的活动,让学生经历选择物品、付钱、找钱的过程。在实实在在的体验中,学生掌握了初步的购物技能,学到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基本知识也在应用中得到掌握。   这样的作业是一个极好的载体。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展示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和这些材料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获得和放大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综合性――从封闭训练走向开放探究      数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开放探究的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冲破纯粹数和形封闭训练的圈子,向课外延伸,使作业和生活接轨,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数学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后,我就让学生调查了自己家里每天大约用塑料袋的个数,调查了四个小吃点每天带来多少生活垃圾等。让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白色污染从何而来?怎样才能处理白色垃圾呢?通过调查、讨论后,要求学生每人写一份合理处理白色污染的建议书。      四、体现整合性――从学科本位走向有机融合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重视各门课程的有机融合,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培养。因而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当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体现多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运用,增强探索性,注重思考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我们教师提倡的一种新型的反思性作业――数学日记。它是联系生活的桥梁、沟通心灵的纽带也是学科整合的媒介。学生写数学日记,既要运用到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又可以涉及自然、社会、美术等各门学科、各种领域。它的内容没有约束,可以写客观世界的一事一物,或某一现象,如“美丽的黄金海岸”“今天我当家”等各种形式的数学日记,把自己在玩中、生活中所观察发现的数学写了出来,日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还有的写数学故事、数学诗词、数学寓言、数学童话等。数学日记让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生动美丽了起来,让我们的数学美丽了起来。   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我设计了如下家庭作业:测算出给定梨子(或其他物体)的体积。第二天上课时,我让学生汇报测算过程。各学习小组在汇报时都想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案,有利用长方体盒子加满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