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docx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比较东北三省内的地形和气候差异。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与气候特点,找出东北三省重要的河流并做简要评价。
教学难点:
分析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课程引入
通过标题名称概括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通过大豆的种植产量引导新课程的学习。
直抒胸臆描述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特色,增强趣味性。
新课学习
东北三省的气候
通过专题地图学习东北地区的范围及位置特点。准确描述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的特点。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活动回答问题
(1)根据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你发现哪些规律?
(2)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
通过学生活动得出东北地区冷湿的气候特点。讲授冷湿的气候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更漫长,冬季降雪多。
雪期收到影响。
自然景观和穿着居住均受到影响。
落实教材重点内容,牢记东北地区冷湿的气候特点。
新课学习
东北三省的地形与河湖
通过让学生读图填图的方式落实东北地区地形与河湖的特点,进而诠释山环水绕的地理特征。
落实地理基础,熟练应用地图。
新课学习
东北地区农业特征
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转变不仅地理环境优越,还因为人为活动的助力,带领学生分析难点问题:东北三省发展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自然环境方面,完成表格
社会经济方面:
适合大规模耕作。
农业技术水平高。
人口众多,提供充足农业劳动人员。
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运用表格,景观图等方式落实本节课难点内容
总结过度
东北除商品粮基地外,其他农业类型发展同样具有优势。而今天的大豆也不仅仅是农业产品。这里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
承上启下
新课学习
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
通过书上活动让学生认知东北三省发展重工业的量大重要因素:资源与交通。
阅读教材20页“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举例说出东北三省主要的矿产资源。
说出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的特点。
说出东北三省主要的重工业部门。
通过分析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分析交通因素的重要性。
重工业的发展会出现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问题,简要介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让学生明白人地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会让国家发展更快速,地区发展更强大。
落实本节课重点,难点问题。
知能演练提升
1.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②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③土地贫瘠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⑤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2.家住山东烟台的玲玲和爸爸准备寒假去东北旅游。下面是玲玲妈妈的嘱咐,你认为妈妈说得不对的是()。
A.“当地有著名特产东北‘三宝’,别忘了给爷爷奶奶带一点回来”
B.“当地天气很冷,要注意保暖”
C.“当地经常刮台风,游玩时要注意安全”
D.“当地冰雕很漂亮,多拍些照片回来”
3.有关东北三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冬严寒、冰雪世界
B.气候冷湿
C.长白山地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
D.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4.下列图片中表现东北民居的是()。
读下图,完成第5~7题。
5.图中甲所在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江汉平原
6.本区域被“三山”环绕,其中“三山”依次是()。
A.①长白山脉②大兴安岭③小兴安岭
B.①长白山脉②小兴安岭③大兴安岭
C.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脉
D.①大兴安岭②长白山脉③小兴安岭
7.乙是我国的()。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10题。
8.四地对应的地形区,正确的是()。
A.甲—黄土高原
B.乙—太行山脉
C.丙—华北平原
D.丁—长白山脉
9.甲地区的年降水量比丁地区少,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经度位置
D.地形因素
10.乙地区的积温比丙地区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季风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11.读“东北地区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中俄边境上的河流有①、②;①河流河道宽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