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资料】韩婆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韩婆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1 预定目标承诺1 工期目标
总工期:计划开工日期为:2004年11月11日,竣工日期:2006年8月10日,工期为21个月。
1.2 质量目标
3.1.5.1水文地质
区间气候温暖潮湿,降水充沛,地表径流丰富,为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沿线地势较高,切割剧烈,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各类岩组的裂隙较为发育,为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条件。区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两种。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沿河漫滩阶地和支流冲积扇中,含水较为丰富,与河水、沟水存在密切水力联系,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受大气降水、农田灌溉水等补给,顺层径流排泄,其透水性及赋水性差。另外,堆积于斜坡上的松散的(残)崩坡积层块(碎)石质土层与基岩接触面处常有地下水赋存或富集,虽含水量有限,但往往是造成岸坡失稳的润滑剂。
基岩风化裂隙水赋存于砂质岩裂隙及泥质岩类风化裂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上层滞水等补给。因岩体裂隙发育,区内雨量充沛,一般含水性较好。由于砂岩与泥岩呈互层状,泥岩具有一定的隔水性能,经褶曲错移,构成不同规模的封闭的储水构造,形成局部水压力。对隧道施工可能存在不利影响。
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区间地下水、沟水类型主要为HCO3-Ca和HCO3-CaMg型,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3.1.5.2气象特征
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热、秋雨绵、冬暖而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等特点。气象要素、变化与流域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特点相适应,多年平均气温16.6-18.7℃。六约份平均气温7.1℃,七月份平均气温29.6℃。相对湿度73-87%.霜冻期期日数一般为10-20天/年。雾日数多为25-30天/年。历年最大风速为17米/秒,多年平均风速2.1米/秒,最大常风向为东北风。
多年平均降雨量1149.3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614.8毫米。年内分布不均,降雨量多集中于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冬季(12月份至次年2月)降雨量最少。
测区属长江流域,以长江为骨干,主要支流有小江(彭溪河)、汤溪河等。
三峡库区建成蓄水后,将影响该段河流的水文气象条件。
3.1.6植被及人类活动
隧址处植被茂密,主要为竹、木林,西北部有零星农耕和人工林,东部洞顶有5栋居民住房,隧洞出口附近基岩被耕植土覆盖。合同段线路经过人和镇木古村四个组,涉及300余人,自三峡库区移民后,近期人类活动频繁。
3.2 设计标准
隧道设置为基本平行的双洞,测量线间距为30m。左线出口段平面位于R=1250m、Ls=150m的圆曲线上,洞身位于直线上;右线出口平面位于R=1760m、Ls=150m的圆曲线上,洞身位于支线上。隧道主要结构要素见表3-2:
3.3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韩婆垭隧道主要工程项目包括:隧道正洞开挖、支护、衬砌、路面、洞内装饰、洞口工程、附属工程、临时工程等。各工程项目工程数量见表3-3。
韩婆垭隧道主要结构要素表 表3-2
序号 结构名称 结构类型 结构尺寸(m) 净宽 净高(拱高) 1 主洞衬砌内轮廓(同向超高) 三心圆曲边墙 11.00 7.00 2 主洞衬砌内轮廓(反向超高) 三心圆曲边墙 11.00 7.20 3 紧急停车带衬砌内轮廓 五心圆曲边墙 13.75 7.57 4 行车横洞衬砌内轮廓 三心圆曲边墙 5.64 6.00 5 行人横洞衬砌内轮廓 单心圆拱直边墙 2.50 3.00
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表 表3-3
序号 工 程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隧道全长(按单洞计) m/座 2401/2 2 洞口、明洞及洞身开挖 m3 252092 3 复合衬砌(C25) m3 26391 4 模筑衬砌(C25钢筋砼) m 939 5 仰 拱 m3 9229 6 洞内路面(水泥砼) m2 20332 7 网 喷 m3 9533 7.1 锚 杆 m 972 7.2 RD25N中空锚杆 m 155751 8 砂浆锚杆 kg 1323 9 钢筋格栅 榀 624 10 超前小导管 m 33070 11 防水层(TJ383BFP) m2 61763 3.4施工环境条件
3.4.1交通运输
韩婆垭隧道出口与318国道相距不远,其间有乡村公路和机耕道与之相连,沿线还有渝巴公路、省道开云路、万开公路,县道有云阳至红狮公路。云阳地处长江边,并有多条铁路相连,万州与重庆均有机场,交通便利。
3.4.2主要材料及其供应计划
云阳县有多处料场开采石料、碎石、砂、卵石,石料多为灰色、灰白色厚层状长石砂岩,石质坚硬,节理裂隙不发育。本工程用外加剂主要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