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选修3-2第四章第2节.doc

发布:2017-04-28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宝坻区中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第2节《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课 时 教 学 目 标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4)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特点。  2.过程和方法 (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3)通过对物理学中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物理学中美的情怀。 教学重点重点:①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②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教学难点难点:①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教学方法1.归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然后进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实验法: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 3.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教学手段导学案、学生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提出问题 探究一: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探究二:还有哪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探究三、分析归纳论证、得出结论。 思考: 教师演示: 提出新的问题: 归纳结论: 思考: 现象及结论: 讨论: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在初中,我们就初步学习和认识了电磁感应。 什么叫电磁感应现象? 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PPT展示:我们在初中对电磁感应的认知 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发电机、话筒、电话机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演示:导体左右平动,前后运动、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1中。如图所示。 导体棒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导体棒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向右平动向左向后平动不摆动向左平动向右向上平动不摆动向前平动不摆动向下平动不摆动结论:只有左右平动时,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有电流产生,前后平动、上下平动,导体棒都不切割磁感线,没有电流产生。 下面要求同学们尽可能像真正的科研人员一样进行实验探索。以6人一小组为单位参与竞赛,看哪组速度快、方法多,5分钟为限。 (1)学生进行实验探索比赛,教师作裁判巡视。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实验操作: 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大的螺线管 按课本实验三连接电路,电键闭合或断开电键闭合后,改变变阻器阻值 电键闭合后,小螺线管插入或拔出大螺线管 (2)各小组汇报情况,宣布获胜小组,给予表扬,并对学生的实验探索小结,强调团结协作对提高研究效率的重要意义。 (3)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实验现象答案。(参考课本上二个实验利用电磁感应实验演示和直流电动机演示学生可能还没发现的方案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填在课本上主要是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发生偏转和并归纳出每个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 表2 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N极插入线圈向右S极插入线圈向左N极停在线圈中不摆动S极停在线圈中不摆动N极从线圈中抽出向左S极从线圈中抽出向右结论:只有磁铁相对线圈运动时,有电流产生。磁铁相对线圈静止时,没有电流产生。 表3 操作现象开关闭合瞬间有电流产生开关断开瞬间有电流产生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无电流产生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有电流产生结论:只有当线圈A中电流变化时,线圈B中才有电流产生。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已经知道,“磁生电”是一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试以上面三个演示实验为例,对以上结论进行分析论证。 教师点评:通过大家的论证,我们得出结论:“磁生电”的确是一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以上实验中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