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的显微拉曼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4-21约1.3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的显微拉曼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的显微拉曼研究

一、研究背景

大气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的悬浮微粒,由于多种污染源的排放,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不良影响。其中,颗粒物的吸湿性是影响其在大气中运输和沉降的重要因素。关于大气颗粒物的吸湿性,目前主要以质量增加、粒径变化等传统手段进行研究。与之相比,拉曼光谱作为无损且对微量样品敏感的分析技术,对于大气颗粒物的吸湿性研究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精度。因此,本研究将采用显微拉曼研究技术,探究大气颗粒物吸湿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机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显微拉曼技术,研究大气颗粒物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拉曼光谱特征,探究其吸湿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机制。具体研究目标为:

(1)研究不同粒径和化学组成的大气颗粒物在不同湿度下吸湿的特征;

(2)建立基于拉曼光谱的大气颗粒物吸湿特性测试方法;

(3)探究大气颗粒物吸湿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机制,为环境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研究大气颗粒物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变化特征。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实验前的样品处理:收集空气中的颗粒物,采用电子显微镜对其的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制备样品;

(2)拉曼光谱实验:将样品放置于显微拉曼显微镜中,通过调节湿度,记录样品的拉曼光谱,考察其吸湿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机制;

(3)数据处理: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对实验获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究其规律性和相应的物理化学机制。

四、预期成果

(1)基于显微拉曼技术,建立一种精准、快速的大气颗粒物吸湿特性测试方法;

(2)揭示大气颗粒物吸湿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制,为大气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参加相关学术会议。

五、研究时间安排

本研究计划用时2年,计划工作安排如下:

第一年:

(1)收集大气颗粒物,制备样品;

(2)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样品形貌和成分;

(3)开展拉曼实验,获取样品拉曼光谱特征;

(4)参加相关国内外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

第二年:

(1)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揭示大气颗粒物吸湿过程中的机制;

(2)建立大气颗粒物吸湿特性测试方法;

(3)继续参加相关国内外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

六、研究团队

本研究团队主要由以下人员组成:

(1)课题负责人:XXX,教授,XXXX大学环境科学系;

(2)研究生:XXX,硕士研究生,XXXX大学环境科学系。

七、参考文献

(1)B.C.Hinds,AerosolTechnologySecondEdition,JohnWileySons,NewYork,1999.

(2)C.P?hlker等,Observationsofrapidaerosolparticlegrowthoveropenoceanwaters,Science,337(2012),pp.1627-1630.

(3)周旭东等,基于显微拉曼研究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吸湿性的方法,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5(2017),pp.18-2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