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儿童福利现状及对策.ppt

发布:2020-01-17约1.37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儿童福利的发展现状 儿童福利组织机构体系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设有妇女儿童室,专门负责有关妇女和儿童的立法工作。 国务院——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司: 负责制订孤残流浪等处境困难儿童的社会福利救助方针、政策、规章并指导实施。 在群众团体方面,共青团中央设有少年部,专门负责全国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以及校内外面向儿童的保护工作。 妇联组织设有儿童部,负责以家庭教育为中心的对儿童的养育。 没有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建立专职负责规划和指导儿童工作的职能部门。 现状分析 儿童权利”的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 但儿童需要、儿童发展等价值观念尚未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发展缺乏相应的价值基础。 对儿童福利认识不足 儿童发展福利政策体系松散 我国儿童福利政策框架和福利服务体系的政策目标过分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缺少儿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我国与儿童发展福利相关的儿童福利政策分散,原则性、一般性的法规较多,实际可操作性很低。 急切需要一部儿童专门的综合性法律——全面规范儿童福利的各项内容。 儿童福利服务管理体制混乱 儿童福利服务管理体制多元,缺乏国家层面上权威统一和综合性的儿童福利行政管理机构。 现行儿童福利政策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宗教组织等社会团体的力量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儿童福利资金投入不足 儿童发展福利资金投入渠道窄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无儿童福利事业的专门财政科目 儿童福利组织基本局限于国家机构和国有单位,民间组织难以进入儿童福利服务领域。 儿童发展福利资金投入比例(占GDP)低 儿童发展福利服务水平落后 首先,我国儿童福利的服务对象范围过于狭窄。尤其是针对孤残流浪等困境儿童的福利和保障政策偏少,且层次较低。 其次,我国的儿童福利服务内容范围窄、水平低,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儿童成长最基本需求的满足,缺乏满足儿童进一步的发展需要。 最后,我国儿童发展福利服务专门机构缺失,高素质专业人员严重匾乏。 政策建议 家庭结构功能、家庭关系质量和父母履行其社会角色的能力 借鉴瑞典等国家的模式,建立新型、综合性、系统性与整合性的儿童福利理论框架。 倡导多元化儿童发展福利理念 儿童福利政策视角从重保护、重基本生存权利扩展到重生活、重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 完善儿童发展福利政策与法律体系 推动儿童福利立法,整合儿童福利资源。 明确儿童福利的相关主体和各自权责、儿童福利的内容、经费来源与渠道、财政投入比例与执行标准、管理和监督体制等相关事宜。 加强对孤残儿童福利机构以及流浪儿童救助机构的资质审查,严格监督。 建立健全多元治理机制。 加强儿童福利机构的资质认可和事业监管,建立健全多元治理机制。 民政部——儿童福利机构设置的标准、审批程序、服务管理、资金来源…… 各级省市——对审批程序、监督措施、奖惩制度等进行细化。 儿童福利机构——对工作流程,服务内容与标准,公职人员的要求、工作责任等做出具体规定。 资金投入多元化 优先保障儿童发展福利事业建设经费 扩大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建立由政府、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第三部门等为参与主体的多元治理机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