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强度与失效分析:课件讲解.ppt
材料强度与失效分析:课件讲解
课程概述1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材料强度与失效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主要内容包括材料强度基础、材料失效分析、失效分析方法和失效预防与控制等。学习要求
第一章:材料强度基础强度的定义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作用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它是衡量材料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结构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特性,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影响因素材料的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材料的成分、微观组织、加工工艺、温度以及加载方式等。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优化制造工艺,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
应力与应变应力的概念应力是物体内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分为正应力(拉应力或压应力)和剪应力。应力是材料内部抵抗变形的内在力,是描述材料受力状态的重要物理量。应变的概念应变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程度,分为正应变和剪应变。应变是描述材料变形状态的物理量,与应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材料的本构关系。应力-应变曲线应力-应变曲线是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曲线,通过它可以了解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参数。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形状各异,反映了材料不同的力学行为。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弹性变形特征弹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材料能够完全恢复原状。弹性变形是可逆的,材料内部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但没有发生永久性的位移。塑性变形特征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材料不能完全恢复原状,会留下永久性的变形。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材料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发生了永久性的位移。变形机理弹性变形主要通过原子间的键的伸长和弯曲来实现,塑性变形则主要通过位错的运动和晶界的滑移来实现。了解变形机理有助于控制材料的变形行为,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指标定义应用强度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衡量材料的承载能力塑性指标延伸率、断面收缩率衡量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硬度指标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衡量材料表面的抵抗变形能力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是评价材料质量的重要依据,包括强度指标、塑性指标和硬度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材料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力学行为,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数。例如,强度指标衡量材料的承载能力,塑性指标衡量材料的变形能力,硬度指标衡量材料表面的抵抗变形能力。
拉伸试验试验方法将试样置于拉伸试验机上,逐渐施加拉力,直至试样断裂,记录拉力与变形的关系。数据分析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指标。常见问题试样夹持不稳、试验速度过快、数据采集错误等,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压缩试验试验特点主要用于测定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压缩变形特性。适用于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1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2注意事项试样尺寸要符合标准要求,加载速度要均匀,避免偏载。3
弯曲试验1三点弯曲试样两端支撑,中间加载,测定试样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适用于脆性材料。2四点弯曲试样两端支撑,两点加载,测定试样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适用于塑性材料。3结果分析分析弯曲载荷与挠度的关系,计算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评估材料的抗弯性能。
扭转试验1试验原理对试样施加扭矩,使其发生扭转变形,测定扭矩与扭转角的关系。2数据处理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剪切模量、扭转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3应用领域主要用于测定轴类零件的抗扭性能,评估材料的剪切强度。
硬度试验布氏硬度用一定大小的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材料表面,测量压痕面积,计算硬度值。适用于粗晶粒材料。洛氏硬度用一定大小的金刚石或钢球压入材料表面,测量压痕深度,直接读取硬度值。适用于快速测量。维氏硬度用正四棱锥金刚石压头压入材料表面,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计算硬度值。适用于薄层材料和硬质材料。
冲击试验1夏比试验用摆锤冲击带有缺口的试样,测量试样断裂时吸收的能量,评估材料的抗冲击性能。2冲击韧性冲击韧性是指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是衡量材料安全性的重要指标。3温度影响温度对材料的冲击韧性有显著影响,低温下材料的冲击韧性会显著降低,发生脆性断裂的风险增加。
疲劳试验S-N曲线描述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是疲劳设计的重要依据。S-N曲线通常呈现出应力水平越高,疲劳寿命越短的趋势。疲劳极限材料在无限次循环载荷作用下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水平。对于某些材料,存在明显的疲劳极限,而对于另一些材料,则没有明显的疲劳极限。影响因素应力水平、加载频率、环境介质、表面状态等都会影响材料的疲劳性能。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
蠕变试验蠕变曲线描述材料在恒定应力和高温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蠕变曲线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初始蠕变、稳态蠕变和加速蠕变。蠕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