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李可常用药解.pdf

发布:2024-12-29约5.0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李可常用药解

1,附子①附子为药中第一大将,大幸,大热,大毒,驱寒毒,破

阴凝,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表里内外,无处不到,性如雷霆霹雳,

有斩关夺门之能,破阴回阳之力。与川乌同用,如虎添翼,破冰解冻,

无坚不摧。以炙甘草统之,甘缓补土伏火,得干姜之守而不走,故可

救生死于顷刻,四逆汤之奥义便在于此。②左季云:附子味幸大热,

经云幸以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附子致津液,正是画龙点

睛之笔,发前人所未发,盖气能化水也。③四逆汤中附子一药,幸以

润之,致津液,通气化,可使肾中五液蒸腾敷布,阳生阴长,此即阳

中求阴,生化无穷之理。④凡附子超过30g时,不论原方有无,皆加

炙甘草60g,即可有效监制附子毒性。

2,川乌①黑豆不仅能解百药之毒,且入肾补虚,下气消胀,活血

治疮。防风主大风,为风药中润剂,去风胜湿治诸痹,可舒筋脉,伸

挛急,活肢节,起瘫痪,并能解乌头,附子毒。再加蜂蜜,炙甘草之

解百毒,则乌头汤类方可谓万无一失。②凡用乌头剂,必加俩倍量之

炙甘草,蜂蜜150g,黑小豆,防风各30g。③凡剂量超过30g时,

乌头剂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3次服,煎煮时间3

小时左右,已可有效破坏乌头碱之剧毒。

3,半夏①生半夏为消痰核,化瘤散结要药,可止各种剧烈呕吐。

仲景方中半夏皆生用,今以等量之鲜生姜制其毒,加强止呕功效更无

中毒之虞。②半夏为妊娠禁忌药,又是妊娠剧吐之特效药,有故无殒,

亦无殒也,岂可因噎废食。③善用生半夏降逆化痰,用小半夏加茯苓

汤加赭石,生姜,姜汁,通治一切肝肾气逆呕吐。④半夏治病“辛以

润之”通大便。

4,细辛①细辛是扶正托邪大法主将,可以使伏匿于三阴经的沉寒

痼冷,由里出表。②《本经》将细辛列为上品,所谓上品即可以久服,

可以延年益寿。气味辛温而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

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③细辛芳香最烈,故

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颠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

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④细辛气味辛

温,一茎直上,其色赤黑,秉少阴泉下之水阴,而上交于太阳之药也。

少阴为水脏,太阳为水腑,水气相连于皮毛,内合于肺,若循行失职,

则咳逆上气,而细辛能治之《伤寒论》基础剂量是三两(约合45g)

⑤细辛以辽细辛为佳,药力雄厚,但副作用是易致人呕吐,有人主张

蜜炙一刻钟,以减其辛烈之味,可行。

5,麻黄①麻黄效用,不但可以开玄府(周身毛孔)而发畅汗,且

可通利九窍,开鼻塞,明目聪耳,利小便。使用麻黄峻剂时,可采取

“得汗则止,不必尽剂”之法,消息消退。②据现代药理研究,所含

麻黄碱有升高血压及引起心动过速之弊。加等量之蝉蜕则有效防止发

生暝眩。

6,吴茱萸①吴茱萸辛苦温,燥烈有小毒,入肝,胃经。之颠顶头

痛,肝寒疝痛,痛经,眩晕,胃肝呕吐吞酸,噎嗝反胃,外敷涌泉引

火归原治口疮,敷脐治小儿泄泻,其功不可尽述。②沸水冲洗七遍而

后入煎,可免入口辛辣及服后暝眩之弊。③吴茱萸为开冰解冻之剂,

其性辛热燥烈,直入阳明,厥阴血分,能破沉寒痼冷,解除一切痉挛

(热则佐以黄连)

7,黄芪①黄芪,位列《本经》上品第三,得土气最厚,善补中气,

运大气,固表气,入脾经而主肌肉,最能化腐生肌,再生死肌。风湿

肌痹,肌肤顽麻不知痛痒,服之可全身脱壳一层。②黄芪一味,益气

运血,内托腐生肌,实是慢性疮疡之神药。③凡下部疮疡久不收口,

上气必虚,重用黄芪立效。④黄芪又主大风(一切皮肤顽症的总称)

且能化腐生肌敛疮,可治大麻风之全身肌肉溃烂。⑤黄芪又最擅托毒

生肌,为痈疽首选要药。其药性和平,又非破格重用难以奏功。⑥糖

尿病下肢溃烂坏死,以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重用黄芪500g,半月间

排尽脓血及黑烂死肉,收口而愈。⑦治高龄老年全身瘙痒症,乌蛇荣

皮汤加黄芪60g。

8,柴胡①张锡纯升散肝郁,喜用生麦芽,而不用柴胡。升肝之药,

柴胡最效。然治肝不升,胃不降之证,则不用柴胡而用麦芽。盖因柴

胡不但能升肝,且能提胃气上逆。而生麦芽虽能升肝,实无妨碍胃气

之下降。盖其萌芽生发之性,与肝木同气相求,能宣通肝气之郁结,

使之开解而自然上升

9,山萸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