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折线统计图学设计.doc

发布:2017-03-21约2.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2013)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节内容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学情描述: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教学目标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入: 信息思辨: 师:请你仔细观察,想一想,这可能是一幅关于什么的统计图?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了这位主人公“10至16岁的身高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猜猜看他是谁?(完善标题:姚明10至16岁的身高情况统计图) 3.切入揭题: 师:统计图,除了可以是“条形”的,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呢?(引题: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展开 1.判别感知 (1)提问激思:姚明10至16岁的身高情况,如果画成折线统计图会是怎样的呢?给你三个选择,你认为哪幅是“姚明10—16岁身高情况统计图”?为什么? 师小结:“点”和“线”,是折线统计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点”、“线”) 过渡语:刚刚我们了解了体育明星姚明的身高情况,那说到体育,我们很容易想到奥运会,近几届我国在奥运会中的成绩到底如何呢?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实践感悟 (1)出示“第24届至30届奥运会我国金牌数情况”条形统计图。 (2)生自主想象:“想象一下,如果把第24届至30届奥运会我国金牌数情况”画成折线统计图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那到底可以怎么画呢? (1)请看图估计11点的体温大约是多少? (2)根据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变式练习:判断“一幅没有标题和数据的折线统计图”。 过渡语:师:看来我们四( )班同学很聪明,能根据体温变化折线统计图判断身体情况,下面这张折线统计图你会判断吗? (1)根据这幅统计图你又能得到哪些信息?(整体趋势是怎样的?哪一段变化得最快?) (2)3个同学对这张图的统计情况作了这样几个猜测,你觉得哪个同学的猜测是合理的?说说你的理由。 (3)师:这张统计图还可能统计什么情况? 拓展练习。 四年级有个同学叫东东,这是他上学期五次数学考试成绩情况:第一单元86分,第二单元:比第一单元略有上升;第三单元:比前一单元明显下降;第四单元:比前一单元明显上升;第五单元:比前一单元略有下降。你能根据文字信息,试着画完“折线统计图”吗?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话想说? (1)生根据信息画图。 (2)展示交流。 (3)生说说看了这幅图后的想法,师点评。 四、总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了哪些具体的了解?还有什么疑问? 2、老师有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学了“条形统计图”,为什么还要再学“折线统计图”呢? 五、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表示数量多少 线:表示增减变化 教学反思: 一、关于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人教版(2013)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节内容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具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