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循环降低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实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运用PDCA循环降低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实践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陈吉祥 田强宝
电话 邮箱:jdfyywc@126.com
【摘要】:背景:平均住院日是一项全面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各科室之间配合程度、医院运营绩效等多方面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提高医院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进而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降低平均住院日和术前平均住院日,提高手术科室、医技科室、麻醉科的工作效率,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效率。 方法:通过PDCA循环,计划分析某院平均住院日影响因素,制订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总结干预措施的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并对于质量循环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结果:研究结果包括医院影响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因素、干预措施和平均住院日干预前后的比较。通过实施各项干预措施,某院2014年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均有所缩短,并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平均住院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评估医院工作效率的敏感指标,其影响因素可分为可控制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可控制因素有:医疗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医护人员的意识和行为规范、医疗技术水平、医患沟通等。对可控因素加以干预,适当降低平均住院日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院管理效能。
【关键词】: HYPERLINK /Search.aspx?q=%E5%B9%B3%E5%9D%87%E4%BD%8F%E9%99%A2%E6%97%A5 \t _blank 平均住院日 PDCA循环? 日间手术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医院内涵建设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加强医院服务能力,是化解有限的医疗资源与陡升的患者需求这一矛盾的良剂[1]。2012年,伴随着《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出台,平均住院在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指标也越加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三级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应≤12天,二级医院≤10天。我院从2013年起,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分析影响平均住院日的重点可控因素,拟定干预措施、制定计划,多管齐下,经过多轮次“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循环,进而降低平均住院日和术前平均住院日,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手术科室、医技科室、麻醉科的工作效率,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效率。
一、P (plan计划)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通过查询2010年-2013年医院统计信息我们发现,近几年我院平均住院日分别为2010年11.8天,2011年11.8天,2012年10.7天,排名前五位的临床科室为:康复理疗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老年病科和中医内科。部分临床科室平均住院日长,床位周转效率不高,一些应当结束治疗出院的患者因种种原因而长期占床,导致一些患者因缺少空床而耽搁治疗,造成不必要的医疗隐患和医疗纠纷。
平均住院日科室排名
排名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上半年
1
康复理疗科
中医内科
神经外科
康复理疗科
2
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
康复理疗科
重症医学科
3
老年病科
康复理疗科
重症医学科
神经外科
4
神经外科
老年病科
老年病科
老年病科
5
中医内科
神经外科
中医内科
烧伤科
二、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分析
通过反复研究讨论,罗列出平均住院日影响因素,其中包括社会因素、医院管理因素、临床因素、统计学因素等等可控影响因素。我们针对可控因素,运用头脑风暴,制订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拟定时间节点,明确执行部门,对平均住院日指标进行干预。
三、D (Do执行)拟定措施、制定计划
(一) 针对医院管理因素
1.HYPERLINK /book/manage/management/innovate/Index.shtml创新管理机制,推广日间手术
我院积极推广开展“日间病房”、 “日间手术” 模式,制订了院《日间病房管理规定》,明确日间病房收治病人标准,细化日间病房收治流程,完善了各专科符合进行日间病房管理的单病种的“日间病房临床路径”,加强日间病房病人随访管理。
2.加大绩效考核力度,调动临床科室积极性
医院实施全成本精细化成本核算和全方位绩效管理[2],并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引导各科室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效能。在收入分配制度中要明确把平均住院日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的考核指标,并且与经济利益适当挂钩。
3.改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流程
加强门诊管理,使得患者入院前能做的或能够预约的检查、检验项目全部在门诊完成,提高门诊诊断的确诊符合率。细化双向转诊流程,让医院分流住院病人有出口。
4.提高信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