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县乡财政如何步出困境.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贫困地区县乡财政如何步出困境夏家春,姚克中(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我国贫困地区县乡财政运行面临许多艰难的问题,虽然政府下了很大决心治理,但是,问题仍很突出,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对此,本文就影响县乡财政运行的因素以及县乡财政如何走出困境做了一些探讨。[关键词]贫困地区;县乡财政;困境[中图分类号F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112(2004)03-0050-04HowthePoorAreasbeyondtheCountyLevelCanDealwiththeFinancialDilemmaXIAJia-chun,YAOKe-zhong(HarbinUniversityofTechnology,Harbin150080,China)Abstract:Therearelotsoffinancialdifficultiesinthepoorareasbeyondthecounty.Althoughthegovernmentaredeterminedtosettletheproblemsthesit2uationisthesame.Ifwedonotsolvethese,theadministrationofourcountrywillnotinoperationthesocietywillnotstable.Sothispaperanalysesthefac2torsthataffecttheoperationofthefinancialdifficultiesinthepoorareasbeyondthecountyandputsforwardsomeproposal.Keywords:PoorAreas;FinancebeyondtheCountyLevel;Dilemma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出发点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地方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合理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但事与愿违,体制运行并未起到“雪中送炭”作用,贫困地区的财政运行更加困难。11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收入增长不同步。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增值税、消费税以1993年收入实绩为基数,其增量部分的全部或大头划为中央财政。2000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长18.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2%,2001年上半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长2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2%,就说明了这一点。21地方财政困难加剧,收入与可用财力的差距逐步增大。由于中央集中财力、共享等政策,收入增量的大头划归中央,使得地方可用财力占原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降低。31地区之间财政困难的程度逐步显现,差距逐步拉大。分税制财政体制虽然保了各地1993年前的既得利益,但把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问题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经济发一、影响县乡财政运行的制度因素(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财政政策,并未给县乡经济带来应有的促进作用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7年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1998年以来,又果断实施了以增发国债,降低税率,提高工资标准、扩大赤字等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证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直接扩大了内需,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而且对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体制改革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贫困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大型企业,项目档次低而且少,增发的国债资金基本上没有投入到基层,相反出台的一系列增资政策,都需要基层来执行,从而扩大了地方支出,减少了收入来源,使得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未对贫困地区的地方经济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二)现行财政体制并未起到“雪中送炭”功能[收稿日期2003-11-01[作者简介]夏家春(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50—夏家春,姚克中:贫困地区县乡财政如何步出困境达地区分税制改革前留用比例也在百分之十几或百分之二十左右,现在共享收入留用12.5%财力留成影响相对较小,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留成县份或全额留成县份,财力影响就很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也越来越大。41政策性增支因素无法消化。实施分税制后,地方的新增财力少了,但事权并没有减少,支出范围也没有减少,国家及省市出台的政策性增支项目逐年增多,增支幅度大大快于财力增长幅度,因而地方财政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部分政策性增支无法执行。51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低。贫困地区一般都是农业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低。究其原因:一是农业大县,历史上对国家贡献大,发展工业区域的环境已错过,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并不能给农民带来很大收益,第一产业对财政的贡献很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