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基层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介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 病例探讨 小脑出血 脑积水 5. 病例探讨 术前 术后第1天 术后第2天 5. 病例探讨 术前 术后第1天 术后第2天 感谢聆听 * * 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介绍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崔晟华 一、颅内间隙解剖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含脑室出血) 脑内血肿 实体图片 二、引流管分类 外引流:①皮下引流管 ②硬膜外引流管 ③硬膜下引流管 ④蛛网膜下腔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 ⑤侧脑室外引流管 内引流:①脑室-腹腔分流管 ②腰大池-腹腔分流管 脑室解剖 侧脑室 三脑室 中脑导水管 四脑室 脑脊液循环图示 几个重要数据 ①正常颅内压:成人——70-200mmH2O(5.3-15.0mmHg) 儿童——50-100mmH2O(3.8-7.5mmHg) ②正常脑脊液含量:成人约150ml(颅腔容积的10%) ③24小时脑脊液产生量:400-500ml(0.3ml/min,6gtt/min) ④正常脑脊液性状:无色透明 1.皮下、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 ①留置时间:24-48小时 ②留置高度:持续低位引流 ③病人体位:急性——头部抬高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压) 慢性——平卧/头低脚高位(利于脑组织回位) ④注意事项:引流量、颜色、性状、敷料情况 防止意外脱出、打折、污染、倒流 硬膜下引流管 2.侧脑室外引流 适应症:①急性脑积水 ②颅内感染、脑室内注射 ③脑室内积血、脑室内手术后 ④颅内压监测(脑室型) ⑤后颅窝占位术前、术后降低颅内压 ⑥脑疝抢救 禁忌症:①凝血功能障碍 ②穿刺部位感染 ③濒死患者 操作过程:详见录像 穿刺部位:额角、枕角、体部 侧脑室外引流手术视频 病例分享(脑干出血) 病例分享(梗阻性脑积水) 发病当天 发病第3天 侧脑室外引流术后 术后相关事项 ①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抗细菌黏附管可达2周(每日留取脑脊液 送化验,拔管前夹闭或抬高) ②留置高度:外耳道平面(Monro孔/室间孔)以上10-15cm(平卧), 正中矢状面以上15-18cm(侧卧),头部抬高者应适当降 低高度(颅内压降低) ③病人体位:平卧/头部抬高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压) ④注意事项:引流量(每日300-500ml)、颜色、性状 防止意外脱出、打折、污染、倒流 三通接头无菌敷料包扎,并注意敷料情况 3.腰大池引流 适应症:①交通性脑积水 ②颅内感染、鞘注 ③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者 ④脑脊液颅内压监测 ⑤脑脊液漏的治疗 禁忌症:①高颈段脊髓病变 ②穿刺部位感染、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 ③颅内压极高者、脑疝征象者 ④梗阻性脑积水 操作过程:腰穿后,自穿刺针管内置入引流管末端,腰大池内约 留置10-15cm,固定,外接引流 穿刺部位:同腰穿 病例分享(外院开颅术后) 我院术前 我院术后 病例分享(颅内感染) 术后相关事项 ①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抗细菌黏附管可达2周(每日留取脑 脊液送化验,拔管前夹闭或抬高) ②留置高度:外耳道平面以上15-20cm(平卧),正中矢状面以上 15-20cm(侧卧),头部抬高者应适当降低高度(颅 内压降低) ③病人体位:平卧/头部抬高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压) ④注意事项:引流量(每日200ml左右)、颜色、性状、辅料情况 防止意外脱出、打折、污染、倒流 4.脑室-腹腔分流(V-P分流) 适应症:①脑积水 ②后颅窝占位术前、术后降低颅内压 ③重置分流管 禁忌症:①脑室内出血未吸收者、脑脊液蛋白过高者 ②颅内感染、腹腔感染、穿刺部位及走行通道感染者 ③营养不良、早产儿 操作过程:详见手术视频 V-P分流视频 病例分享 脑积水 分流术前 分流术后 病例分享 脑积水 开颅术后 分流术前 分流术后 术后相关事项 术后抬高床头15-30° 每天定时按压阀门1-3次,每次15下,用力均匀,以保持分流管通畅 按压阀门判断梗阻部位:按下费力——流出道堵塞(腹腔端) 回弹困难——流入道堵塞(脑室端) 腹部平片判断梗阻部位:间隔24小时动态复查腹腔端平片形态, 若形态不变——腹腔端包裹 腹部平片示例 分流术后1天 分流术后1周 调管术后1天 5. 病例探讨 过度引流 夹闭引流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