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如何转化后进生2708.doc

发布:2017-11-01约小于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转化后进生 当我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时,我颇有感受。 “后进生”这个词相信所有的老师都不陌生,不管哪一个学科,也肯定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后进生”。当然作为教师的我,有的时候也因为自己无法消除所有的后进生而感到惭愧。看了苏霍姆林斯基对后进生详细的分析,我觉得,也许不是孩子们有问题,而是我没有真正的了解他们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真正的面向全体,而是面向了大部分。 如果我们真的能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忍受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迟迟不肯开窍的局面,那么我想时间久了,我们一定会看到奇迹。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想要开启后进生的心灵就是要找到他的“闪光点”。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变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后进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要通过对“后进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后进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的“后进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后进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后进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后进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教育应“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塑造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和性格。其次,教育在于发展智力、智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教师应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的规律,采用“感化—转化—优化”的系统强化管理程序,是保证“后进生”转化工作强有力的教育手段。 教师:陆艳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