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伦理学讲.doc

发布:2017-06-13约3.72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学伦理学》讲稿(分二讲) 第一讲(包括3个章节): 绪论 学习有关基本概念 道德 2、职业 3、职业道德 4、医学道德 5、伦理 6、伦理学 7、医学伦理学 8、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方法 道德、职业、职业道德、医学道德 一、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道德是由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道德是以善恶评价方式在人类社会中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例如,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个简单的道理。 道德的构成:分为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实践。 道德的历史类型:有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道德。 二、职业:是人类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例如:工人,农民,医生,作家等等。 三、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或劳动中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四、医学道德(简称医德):是指从事医学职业的人们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 医德的主体是医务人员,依照医学职业的分工,又可分为:医疗道德,护理道德,医技道德,药学道德,卫生检验道德,卫生管理道德等等。 我们常说的“医德”就指医疗卫生工作中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医乃仁术”意译:医者行事就是要对患者施以友爱、同情心。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就是医务人员的天职。 第二节 伦理、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及方法 伦理: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道理或规则。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科学,是关于道德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故又称为“道德学”或“道德哲学”。伦理学可分为:理论伦理学、应用伦理学、规范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属于应用、规范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道德原则来解决和调整医疗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与方法 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可增强医院的信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临床医疗事故往往是责任事故多于技术事故。例如: 口腔拔错了牙(原因是牙序列左右搞错了)属于责任事故; 康复:因为诊断错误将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为梨状肌受损,结果治疗方案就错了。老年病人多患有骨质疏松症,我们按摩力度掌握不当,就会引起患者骨折。 2、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职业医师必须具备高超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二者兼备才能认真做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疗工作。 3、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良好的医德可调整、优化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医务人员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患者在医院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患者康复出院,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就把这种精神文明作风带回各自的工作岗位,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方法: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原则意义指标准或准则) 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基本职责) 防病治病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学精神。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和医疗卫生单位,都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与患者,与健康人群,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等多重义务关系,承担起防病与治病的使命。 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也是古今中外医家的共识。 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医务人员工作最普遍和最现实的要求) 要求医务人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关注全体劳动人民利益,尊重人的生命,保障患者的权利,关爱人的身心健康。 3、 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是医德的最高境界) 是对医务人员行为的最高要求,即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患者利益,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恪尽职守,勇于奉献和牺牲。 医学伦理的具体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 (一)不伤害原则:是指在医疗诊治活动中不使患者身心受到损伤。 ※不伤害原则不是绝对的。“医疗伤害”在临床工作中是客观存在的,绝大多数医疗行为在客观上都会给患者带来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 例如,药物治疗会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患者肝肾功能变化。诊断治疗中检查、手术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患者的身心疼痛。 医护人员应该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的伤害。 (二)有利原则(香港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