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前的准备工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47
制图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具 准备好所用的绘图工具和一起,磨削好铅笔及圆规上的铅芯。
安排工作地点 使光线从图板的左前方射入,并将需要的工具放在方便之处,以便顺利地进行制图工作。
固定图纸 一般是按对角线方向依次顺次固定,使图纸平整。当图纸较小时,应将图纸布置在图板的左下方,但要使图板的底边与图纸下边的距离大于丁字尺的宽度。
画底稿的方法和步骤
画底稿时,宜用削尖的H和2H铅笔轻淡地画出,并经常磨削铅笔。对于需上墨的底稿,在线条交接出可画出头一些,以便清除地辨别上墨的起止位置。
画底稿的一般步骤为:先画图框、标题栏,后画图形。画图形时,先画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再画主要轮廓,然后画细部。如图形是剖视图或剖面图时,则最后画剖面符号,剖面符号在底稿中只需画出一部分,其余可待上墨或加深时再全部画出。图形完成后,画其他符号、尺寸线、尺寸界线、尺寸数字横线和仿宋字的格子等。
铅笔加深的方法和步骤
在加深时,应该做到线型正确,粗细分明,连接光滑,图面整洁。加深粗实线用HB铅笔,加深虚线、细实线、细点画线以及线宽约b/3的各类图线都用削尖的H或2H铅笔,鞋子和画箭头用HB铅笔。画图时,圆规的铅芯应比画直线的铅芯软一级。加深图线时要用力要均匀,还应使凸显均匀地分布在底稿线的两侧。
在加深前,应认真校对底稿,修正错误和缺点,并擦净多余线条和污垢。铅笔较深的一般步骤如下:
加深所有的点画线。
加深所有的粗实线圆和圆弧。
从上向下依次加深所有水平的粗实线。
从左向右依次加深所有垂直的粗实线。
从左上方开始依次加深所有倾斜的粗实线。
按加深粗实线的同样步骤依次加深所有虚线圆及圆弧,水平的、铅垂的和倾斜的虚线。
加深所有的细实线、波浪线等。
画符号和箭头,标注尺寸,书写注解和标题栏等。
检查全图,如有错和遗漏,即可改正,并做必要的修饰。
2.2 投影的基本概念和投影分类
2.2.1 投影的基本概念
在正常的自然现象中,形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其他形体表面产生一个影子。这个影子由于投射的方向不同,会是影子的大小形状有所变化,而且由于形体大多不透光,所以影子一般为全黑的。工程图纸如果只绘制这个形体轮廓是无法施工的,需要更详细的内部构造说明。则假设光线可以穿透形并将形体上的点和线在相应是面上的得到他们的影子,这
些影子构成了反映形体的图形,这个图形称为形体的投影。而这种投影的方法称为投影法,如图2-54所示。
投影要具备三个条件下才能产生,称其为投影三要素,即光源S、形体A、承影面P如图2-54所示。形体A,在工程上就是所要表达的建筑物或构件。形体上各点与S的连线称为投影线。承影面P,即形体投影所在的平面。
图2-54 投影法与投影三要素
2.2.2 投影的分类
投影可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大类。
中心投影法
所有投射线汇聚于一点的投影法。工程上常用于绘制建筑的透视图,如图2-55a所示。
平行投影法
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根据投射线和承影面的关系,可以分为直角投影和斜投影。
直角投影(正投影)投射线垂直于承影面的平行投影。在工程上广泛运用,是工程图纸的绘制基础,如图2-55b所示。
斜投影 投射线倾斜于承影面的平行投影。工程上常用于绘制某些轴测图,如图2-55c所示。
图2-55 投影法分类
2.2.3 正投影的特性
可度量性(实形性)
当线段或平面平行于承影面时,在承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或实形的投影。可以从投影上直接度量,确定其大小与形状,如图2-56a所示。
从属性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必在该直线的同一投影面的投影上,如图2-56b所示。
图2-56 投影实形性与从属性
3.积聚性
当线段或平面垂直于承影面时,在承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一点或一条直线,如图2-57a所示。
类似性
当线段或平面倾斜于承影面时,在承影面上的投影小于实长或实形,但仍保持其空间几何形状。即线段投影仍为线段,X边形投影仍为X边形,但长度与大小都会减少,如图2-57b所示。
图2-57 投影积聚性与类似性
2.3 三面正投影图
2.3.1 三面投影体系
根据正投影法绘制的投影,往往只能表达形体一个方向的内容,而不同的形体在某个或两个方向的投影是一样的,这说明只有一个或两个正投影不一定能真实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如图2-58所示。所示工程图纸一般采用三个正投影来表达形体,构成三面投影体系。它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构成的。
图2-58 不同的形体在同一承影面上具有相同投影
位于观察者下方,处于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为水平投影面,标记为“H”,在建筑上用于绘制平面图;位于观察者正前方的投影面称为垂直投影面,标记为“V”,在建筑上用于绘制立面图;位于观察者右边的投影面称为侧立投影面,标记为“W”,建筑上用于绘制侧立面图。H面与V面的相交线称为X轴;H面与W面的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