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_基于课程结构要素视角_张兵.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 学 实 践 与 研 究 2013.4 中国电化教育 总第315期
文章编号:1006—9860(2013)04—0114—05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
基于课程结构要素视角
张 兵
(聊城大学 新闻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在现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两者整合的最优化,是素质教育的目
的,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所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课程是关键,而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
评价等课程结构要素在整合过程中均受到了信息技术积极的影响。如何从课程结构要素入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
程的有效结合?该文结合高中语文课案例,以课程结构要素为结合点,通过将教学内容主题单元化、教学过程思
维引导化、学习活动多样化、教学资源实用化、学习环境适用化、学习评价多元化等方法,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结构要素;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 一、关于课程结构要素学说
国内外教育界非常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21世纪初
课程是由一系列的结构要素组成的,例如:目
到现在,是教育信息化的深入阶段。在此过程中,
标、学习活动、教学方法、时间、环境等。对于课
教育信息化应用于教学过程以实现教育质量的显著
程结构的要素,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泰勒
提升,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大
[1] (Ralah W.Tyler)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课程与教学
意义 。在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下,“课程整合”的
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他
教学模式成为我国面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何
把课程编制过程分为:(1)教学目标的确定;(2)学习
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
经验的选择;(3)课程内容的组织;(4)教学结果的评
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5]
价四个环节 。
结构,改变为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
泰勒原理注重对目标、效率和行为的控制,强
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
[2] 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
式,即双主教学模式 。这样,既能发挥教师主导
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这体现出了课程结
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
构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无论是教
习方式,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
[3] 学周期很长的宏观课程,还是只有单个课时的微观
地调动起来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浪潮中,
课程,都包含了这几个课程结构的要素,见图1。
各门学科的教育者都在探索如何实现学科与信息技
术的有效整合,语文课也不例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