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7章 油气藏的形成及破坏-2.ppt

发布:2018-09-02约1.7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成藏动力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藏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流体输导系统预测能力的提高; (2)能量场演化机制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过程和流体流动样式研究的深入; (3)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深化; (4)计算机模拟技术的改进。 思考题 如何从地质空间和时间演化的角度认识油气运移、聚集、破坏、再聚集之间的辨证关系。 * 一、概念 目前尚无统一定义。 郝芳等(2000):成藏动力学是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盆地演化历史中和输导格架下,通过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分析,研究沉积盆地油气形成演化、运移过程和聚集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是盆地演化历史和流体输导格架,研究的核心是能量场(包括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过程。 §3 油气成藏动力学* 罗晓容(2004):“油气成藏动力学”是指以在油气成藏过程中从油气源到油气藏的统一动力环境系统为单元,定量研究油气供源、运移、聚集的机理、控制因素和动力学过程。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 1.油气成藏的动力学背景 (1)盆地地温场研究 (2)盆地压力场研究 (3)盆地的三场耦合分析 2.油气成藏的动力学过程 (1)排烃动力学 (2)运聚散动力学 3.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中的相关技术 (1)物理模拟实验 (2)盆地数值模拟 (3)油气藏评价技术 “三场”分析 耦合关系 地温场、地压场和地应力场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压力封隔体 天然气水合物 一、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传统方法(地质分析法) 1、根据圈闭形成的时期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 2、根据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 3、根据油气藏的饱和压力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时间 §4 油气成藏年代学 结合埋藏史曲线, Z(t)→ t 二、基于储层成岩矿物组合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 1、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 2、储层自生伊利石测年 油气进入储层后伊利石的生长就会停止,故在相邻的油、水层中,水中的伊利石年龄远小于油中的伊利石年龄。 3、储层成岩事件及自生矿物生成序列 三、应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油气藏形成时间 圈闭发育史 + 油气运移史—→油气聚集史 (建立地质——数学模型) §5 油气藏的破坏和保存 一、引起油气藏破坏的因素 ㈠.表生作用 主要是构造运动破坏了油气藏封闭的严密性,从而导致了油气的逸散或者使油气遭受氧化或地下水的冲刷。油气藏主要以四种方式遭受破坏:  1.逸散 断层/构造抬升 2.氧化 硫酸盐 结果:重质原油 3.水力冲刷 4、微生物降解 ㈡.热变质作用 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油产生的热分解作用。 热分解作用的实质是使具有环状结构的烃类断环、长链烃分解成短链烃、带有侧链的烃发生侧链的脱落。 ****** 如果从有利于油气藏保存的角度出发,当然是上述破坏因素越微弱,越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影响石油成分的主要因素和作用 二.原生油气藏破坏后的产物 1. 形成次生油气藏(破坏程度不大) 2. 形成油气地表显示 油气藏被破坏以后,以各种方式运移到地表,在地表形成各种各样的显示,常称为油气苗。 油气显示——是指油、气及其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和钻井的人工露头。 常见的油气显示: ①油苗:有油泉(→油湖或沥青湖)、沥青丘或沥青锥、含油砂岩(分油砂、油斑、油迹三级)。 ②气苗:有可燃的天然气苗、泥火山。 ③石油沥青:是石油在表生作用带,轻质成分散失,重质成分被氧化而成,随着氧化程度的加深,依次可分为软沥青、地沥青、石沥青、碳沥青等。 黑油山背斜构造侵蚀油泉 将军沟K1油苗 准噶尔盆地 阿尔钦沟泥火山 托斯台泥火山 玉门油苗 台湾:激流中的含油岩石 钻井油气显示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