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思维模型导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物理思维模型导学
篇一:高中物理导学案()
1.1 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讲授法
【学习过程】
一、机械运动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 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二、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 。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三、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参考系的特点有哪些?
四、空间 时间 时刻
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
2、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 【小试身手】
1.下列哪些现象是机械运动( )
A.神舟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
B.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
C.钟表各指针的运动
D.煤燃烧的过程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
3.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点火发射
B.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
C.高考理综考试的时间是150分钟
D.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合作探究】
【例1】在以下哪些情况下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
A.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
B.对某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讨论交流】1、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
2、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例2】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4.下面是我国宋代诗人陈与义所写的《襄邑道中》的绝句: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描述“我”运动时选取的参照物是 。
5.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刻的是( )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日19时开播
B.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跨栏决赛中,用12秒91夺得了冠军
C.某场足球赛15min时甲队攻入一球
D.由北京开往上海的Z1次列车,于19时28分从北京站开出
6.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阅读材料】
理想模型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理想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引入“理想模型”的概念,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把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想模型”十分接近。在一定的场合、一定的条件下,作为一种近似,可以把实际事物当作“理想模型”来处理,即可以将“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直接地应用于实际事物。例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的时候,由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4960万公里)比地球的半径(约为6370公里)大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场合,就可以直接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在研究炮弹的飞行时,作为第一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