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课件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质 量 控 制 本章内容 5.1 质量控制概述 一、什么是SPC (一)SPC的含义 (二)SPC的特点 (三)实施SPC的益处 (一)SPC的含义 SPC 是英文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字首简称,即统计过程控制。 SPC 就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 SPC 强调全过程的预防。 SPC是美国休哈特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创造的理论。 它能科学地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过程的异常及时告警,以便人们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 这就是所谓统计过程控制。 (二)SPC的特点 1. SPC是全系统的,全过程的,要求全员参加,人人有责。这点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精神完全一致。 2. SPC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尤其是控制图理论)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 3. SPC不仅用于生产过程,而且可用于服务过程和一切管理过程。 (三)实施SPC的益处 SPC 给企业各类人员都带来好处: 对于生产第一线的操作者,可用SPC方法改进他们的工作; 对于管理干部,可用SPC方法消除在生产部门与质量管理部门间的传统的矛盾; 对于领导干部,可用SPC方法控制产品质量,减少返工与浪费,提高生产率,最终可增加利税。 二、SPC发展史——认识阶段 过程控制的概念与实施过程监控的方法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由美国的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今天的SPC与当年的休哈特方法并无根本的区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开始将休哈特方法在军工部门推行。但是,上述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尚未在美国工业牢固扎根,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已结束。战后,美国成为当时工业强大的国家,没有外来竞争力量去迫使美国公司改变传统方法,只存在美国国内的竞争。由于美国国内各公司都采用相似的方法进行生产,竞争性不够强,于是过程控制方法在1950~1980年这一阶段内,逐渐从美国工业中消失。 战后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日本在1950年通过休哈特早期的一个同事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将 SPC的概念引入日本。从1950~1980年,经过30年的努力,日本跃居世界质量与生产率的领先地位。当时美国与日本产品质量之间的差距已很明显。 以汽车零件的不合格品率为例,北美汽车零件不合格品率为1%~4%,而日本汽车零件的不合格品率为0.001%,是北美的1/1000至1/4000。仅此一项,北美的汽车装配线现场零件的储备就达10亿美元,日本要少得多,难怪日本汽车能够打入北美市场。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伯格(Roger W·Berger)教授指出,日本成功的基石之一就是SPC。 二、SPC发展史——推广阶段 在日本强有力的竞争之下,从80年代起,SPC在西方工业国家复兴,并列为高科技之一。例如,加拿大钢铁公司(STELCO)在1988年列出的该公司七大高科技方向如下: (l)连铸; (2)炉外精炼钢包冶金站; (3)真空除气; (4)电镀锌流水线; (5)电子测量; (6)高级电子计算机; (7)SPC。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推行SPC。 美国汽车工业大规模推行SPC,三大汽车公司在 ISO9000的基础上还联合制定了QS 9000标准,在与汽车有关的行业中,颇为流行。 美国钢铁工业也大力推行SPC,如美国LTV钢铁公司,内陆钢铁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等等。 经过十五六年的努力,美国直到1994、1995年才基本上弥补了日美两国产品质量方面的差距。 三、什么是SPCD与SPCDA SPCD是英文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and Diagnosis的字首简称,即统计过程控制与诊断。 SPC 虽然能对过程的异常进行告警,但它并不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异常,发生于何处,即不能进行诊断。 1982年我国张公绪首创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美国休哈特质量控制理论,开辟了统计质量诊断的新方向。 从此SPC上升为SPCD。 SPCDA是英文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Diagnosis and Adjustment的字首简称,即统计过程控制、诊断与调整。 正如同病人确诊后要进行治疗,过程诊断后自然要加以调整,故SPCDA是SPCD的进一步发展,也是SPC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这方面国外刚刚起步,他们称之为ASPC(Algorithmi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算法的统计过程控制),目前尚无实用性的成果。 四、SPC和SPCD的步骤——1 步骤1:培训SPC和SPCD。 培训内容主要有下列各项: SPC的重要性; 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