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测站特性分析方法.doc

发布:2017-12-21约3.9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测站特性分析技术要求 通过分析测站特性,主要是了解测站水文特性和河段各水力因素的变化规律。 一、测站特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测站控制、水位流量关系、断面冲淤变化规律、垂线流速纵横分布规律、水位比降水位糙率关系变化规律等。 二、资料收集 (一)流域概况 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集水面积和地形、土壤、植被等情况,测站区间主要水利工程设施和河流现有利用情况。 2、河流水文特征:历年水文气象特征,流量测验工作的阶段性变化情况。 3、测站设立年份及变化情况:设站目的和设立日期,测站变动情况,测验项目及其变动情况,测验项目及其变动情况。 4、测站位置特点:流域、水系、河名,经纬度及至河口距离,行政区划及电讯、交通情况。 (二)测验河段及控制变化 1、测验河段的特征:包括顺直情况,河滩宽度,开始漫滩水位及串沟、回流、死水等情况;河床冲淤变化情况,河底及河岸的土壤构造及其坍塌情况;水生植物和滩地、河岸的植物生长情况;漂流物和波浪对测验精度的影响。 2、测站上下邻近的干支流、弯道、浅滩、堤防、水工建筑物等对水流及测验工作的影响。 (三)收集各站基础资料 1、分析资料样本的选择 选择近10年的实测资料,包括设站以来最大洪水与最枯水年份资料。如果受条件限制选择资料的水位变幅占历年水位变幅的80%以上。 2、历年特征值统计 年最大流量、年最大径流量、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年最大一日洪量、年最大三日洪量、年降水量、年输沙量。 统计近期连续5年以上资料系列月、年径流量比,用以分析一年中对年径流量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月份分布情况。 选择分析洪水场次统计洪水过程情况:洪水最早出现时间、最晚结束时间;涨峰面和退峰面最长、最短、平均历时;整场洪峰的最长持续时间、最短持续时间。 统计不同水位级一次测流过程所需的实际历时。 统计近期连续5年以上资料系列月、年输沙量比,用以分析一年中对年输沙量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月份分布情况。 选择分析沙峰场次与持续时间:含沙量沙峰最早出现时间、最晚结束时间;涨峰面和退峰面最长、最短、平均历时;整个沙峰的最长持续时间、最短持续时间。 统计不同水位级一次测沙过程所需的实际历时。 3、各种关系表 水位流量关系表、水位面积关系表、断面成果表、流量成果表、水位比降和水位糙率关系表、输沙率成果表、年输沙量和年径流量关系表、非汛期输沙量与年输沙量关系表、洪水期沙量的变化过程、月径流量占当年年径流量的百分比、月输沙量占当年年输沙量的百分比。 三、特性分析内容 1、关系图的点绘:历年综合水位流量关系图、相邻年份水位流量关系图、历年综合断面图(各年的内、外包二条曲线)、流速横(纵)向分布图、水位比降关系图、水位糙率关系图、水位面积关系图、年输沙量和年径流量关系图。 2、频率分析:年最大流量、年最大径流量、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年最大一日洪量、年最大三日洪量。 3、水位级划分:按照GB50179《河流流量测验规范》的有关规定,划分本站高水水位级、中水位级、低水水位级。 4、分析河道断面冲淤冲淤幅度和形状变化情况,分析洪水水量级与断面冲淤变化的关系。 5、分析水位面积关系变化规律 6、分析水位流量关系变化规律:从历年水位流量关系图中,分析统计各年关系线综合曲线高、中、低不同水位级偏离情况。拟定综合曲线进行误差分析和三项检验,统计单一线定线误差;若采用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定线,统计单值化定线误差;若分影响因素定多条单一线,统计计算时段径流总量误差。 7、从水位与比降、糙率变化分析水位流量关系受水力因素的影响情况。通过分析水位与比降的成因关系,确定比降成果的代表性,从而点绘水位与糙率关系,分析河道糙率分布规律。 8、流速特性分析:按不同水位级点绘历年流速的垂线分布图和横向分布图,分析不同水位级流速的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 9、径流量年内分配分析、洪峰场次与持续时间分析、输沙量年内分配分析、沙峰场次与持续时间分析。 四、流量间测、巡测方案分析 1、间测的条件 (1)每年水位流量关系线与历年综合线之间的最大偏离不超过下列规定可停2-5年测1年。 二类精度站:高水3%,中水5%,低水10% 三类精度站:高水8%,中水10%,低水15% (2)各相邻年份的曲线间的最大偏离不超过下列规定可停1年测1年,或实行检测。 二类精度站:高水6%,中水8% 三类精度站:高水8%,中水10% (3)在年水位变幅的部份范围内,当水位流量关系是单一线并附合“(1)”规定时,可在一年的部份水位级内实行间测。 (4)复杂的水位流量关系,经过单值化处理后,可达到以上要求者。 (5)在枯水期,当流量变化不大时,多年枯水总量占年总量在5%以内,且这一时期不需施测流量者。 2、巡测的条件 (1)水位流量关系呈单一线,即二、三类精度水文站系统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2%,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