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名著《伊索寓言》导读.ppt

发布:2018-10-16约2.4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 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和讽喻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小故事大道理 书目简介: 熟悉可爱的动物主角 狼代表奸诈 狐狸代表狡猾 牛代表老实 兔子代表急躁或机智 老鹰代表有志气的人 蛇代表阴险或毒辣 狐狸和乌鸦 有只乌鸦偷到一块肉,衔着站在大树上。路过此地的狐狸看见后,口水直流,很想把肉弄到手。他便站在树下,大肆夸奖乌鸦的身体魁梧、羽毛美丽,还说他应该成为鸟类之王,若能发出声音,那就更当之无愧了。乌鸦为了要显示他能发出声音,便张嘴放声大叫,而那块肉掉到了树下。狐狸跑上去,抢到了那块肉,并嘲笑说:喂,乌鸦,你若有头脑,真的可以当鸟类之王。 龟兔赛跑 狐狸和葡萄 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经成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却够不着,没法吃到嘴里,狐狸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 伊索寓言 1.读通句子,读懂故事;能复述概括故事;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3.对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或未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与同学交流。 狐狸和山羊 狐狸不小心掉到了井里。狐狸看见老山羊走来,就把山羊骗到井里,然后自己登着山羊的背跳出了井。狐狸不遵守诺言,不但没把山羊救出来,还反而讥笑老山羊的忠厚和善良。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去考虑事情的结果,然后再去做。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是不考虑结果,盲目地去做的话,就容易上当受骗。世界上许多坏人用甜言蜜语诱骗人们,所以更要认清这种人的真面目,时时刻刻提防他们,否则到时候就会后悔莫及。 《伊索寓言》 它是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 它是鉴别善恶美丑的启蒙教材 它是流传最广、阅读量仅次于《圣经》的书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 它是西方寓言的始祖 …… 它就是 * * 名 著 导 读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寓言 书名:伊索寓言 作者:伊索 (希腊) 创作年代:公元前6世纪 伊索生平介绍 伊索 古希腊的一位伟大的寓言家。    他童年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的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伊索寓言 这故事适用于愚蠢的人。   乌龟与兔为他们俩谁跑得快而争论不休。于是,他们定好了比赛的时间和地点。比赛一开始,兔觉得自己是天生的飞毛腿,跑得快,对比赛掉以轻心,躺在路旁睡着了。乌龟深知自己走得慢,毫不气馁,不停地朝前奔跑。结果,乌龟超过了睡熟了的兔子,夺得了胜利的奖品。 这故事说明,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 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內容摘要: 以动物为主角,通过一篇篇短短的小故事,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富有趣味的情节,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阅读提示: 农夫和蛇 冬季,农夫发现一条蛇被冻僵了,觉得很可怜,好心的农夫将蛇抬起来,搁在自己的怀中。 蛇得到温暖以后,苏醒过来,它恢复了凶残的本性,恶狠狠地咬了恩人一大口。农夫得到了致命的伤害,临终前感叹道:“这就是我怜悯恶人应得的恶报。” 心地无论多么仁慈也打动不了恶人的心。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复述、概括故事。   这则寓言通过农夫和蛇的故事说明人的本性不会改变,不能对敌人心存任何侥幸,深仇大恨是难以和解的。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尽可能用原文的句子或词语概括归纳各段段义。 (1)农夫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冻僵了的蛇; (2)苏醒过来的蛇在农夫身上凶狠的咬了一口 (3)农夫临死的时候得到的教训。 寓言中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成了”恶人”?为什么? 没有写错。以动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重要特点。 1. 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像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 2. 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 3. “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 4. 成语“养虎为患”正是这则寓言的诠释。 农夫和蛇 对我们的启迪: 狐狸和山羊 一只狐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