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LC_技术培训班_(第1讲)基本原理》.ppt

发布:2016-09-15约1.01万字共6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LC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PLC (可编程控制器)是上个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控制装置。最早是用于替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装置,功能上只有逻辑计算、计时、计数以及顺序控制等,而且只能进行开关量控制。因此,其英文原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中文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其控制功能已经远远超出逻辑控制的范畴,其名称也就改为“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但PC又容易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PC产生混淆,所以近年来人们又倾向于使用PLC这一简称,中文仍然称“可编程控制器”。 PLC的发明过程 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美国汽车工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由传统的继电器控制装置来进行控制,不仅体积庞大,故障率高,柔性差,不灵活,耗能,而且调试困难,可靠性也差.1968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使用新一代控制器的设想.从用户的角度考虑,该公司对新一代控制器提了10点要求,为各大公司提供了明确的开发目标.次年,就由美国DEC(数字设备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DP-14.差不多同时,美国MODICON公司也研制出084控制器.它们的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美国的其他公司和西欧,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也相继研究开发出类似的产品. PLC的发展过程 由于PLC吸取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果,因此,发展十分迅速,从单机自动化到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乃至整个工厂的生产自动化,从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到大型分散型控制系统,PLC均担当着重要角色。   PLC技术代表了当今电气程序控制的最先进水平。通过PLC与各种单元自动化装置(例如,智能仪表、数字化传动装置、智能的液压和气动阀组等)以及现场总线、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了车间和工厂自动化的完整体系。 在工业控制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控制器 到60年代后期,虽然小型计算机已日趋完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但小型计算机用于开关控制系统,又显然存在着"大马拉小车"的状态,这是由于小型计算机: 编程复杂,要求有较高水平的编程人员和操作人员, 需要配套非标准的外部接口,对环境和现场条件的要求过高,功能过剩,机器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造价高昂。 PLC适合于新的控制要求 需要与可能,促使人们寻求新的出路,PLC即应运而生.它首先应用于美国的汽车工业,这时的PLC,用了固态(集成)电路来代替继电器逻辑电路,用存储器电路中的存储数位(程序)来代替继电器系统的布线,以程序来规定逻辑关系;用固态I/O电路来检测按钮和限位开关的信号,给出输出以控制电机和其它执行机构. PLC控制器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这时的PLC系统已开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环境适应性较强,可以使用于车间现场, 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诊断能力,维修容易, 基本能适应不同的制造过程所需,柔性度有了较 大提高,只要改变系统中的程序即可改变控制 逻辑,而无需改造或更换控制硬件等. 微处理器开始引入PLC领域 自1976年以来,微处理器开始引入PLC领域,大大加强了PLC的作用,使PLC由简单地代替继电器电路,而发展为先进的控制装置.当今PLC具有采集与处理大量数据,完成数学运算,与其它智能器件通信的能力,以及具有先进的人-机对话手段(如键盘,CRT和语音对话), 近年来由于现场总线理念的出现和相关标准的建立,以及产品的迅速发展, PLC成为现场总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扩大了PLC的应用领域. PLC的应用迅速得到扩大 由于PLC同时提高了功能和柔性度,使其应用迅速增长,并普及到许多其它离散零件制造工业领域.以及随后又扩展到批量生产和连续生产过程有关的工业领域.随着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PLC当前还被人们用于工厂通信网络之中,与其它智能控制器和计算机系统一起,成为计算机综合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单元级和工作站级. PLC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发的PLC容量较小,I/O点数小于120点.用户存储区容量在2KB左右,扫描速率为20—50ms/KB,指令较为简单,只有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等,编程语言采用简单的语句表语言.使用上,主要用来作开关量控制. 第二阶段:PLC的容量有所扩展,I/O点数从512点至1024点,用户程序存储区扩展到8KB以上,速率也有提高,扫描速率达到5—6ms/KB,指令功能除了基本的逻辑运算,计时,计数外,还增加了算术运算指令,比较指令,以及模拟量处理指令等,输入/输出类型也由纯开关量I/O,扩展为带模拟量的I/O.编程语言除了使用语句表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