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轨道的几何形位(二)要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曲线轨道任课班级:电大12-1、2 图-1 曲线轨道 由于受地形和其他各种因素的限制,整条铁路线路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其方向需要不断改变,当线路在平面上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时,在两条直线之间必须用曲线来连接。 图-2 曲线要素示意图 一、曲线基本要素 组成要素有: R——曲线半径 α——曲线转角 L——圆曲线长 T——切线长度 Lo——缓和曲线长度 五点:ZH与HZ点 HY与HY点 QZ点 (ZY或YZ点) 我国铁路规定,客货共线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表-1的规定值,客运专线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规定值见表-2。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须经铁道部批准。 图-3 外轨超高 二、曲线轨道的外轨超高 1、定义:将外轨抬高一定高度。 2、目的:防止轨道在曲线上的侧面磨耗,甚至造成列车倾覆事故。 3、外轨超高的计算 曲线上外轨抬高的数量,称外轨超高度。由列车通过时离心力的大小确定。离心力与车速平方成正比,与曲线半径大小成反比,因此半径越小,车速越大,离心力越大,需设的超高就越大。 外轨超高的计算公式为: H=11.8Vp 2/R Vp——平均速度 R ——曲线半径 我国铁路规定: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mm。常采用加厚外侧道床的办法来实现曲线外轨的超高。 图-4 曲线段轨距加宽 三、曲线轨道的轨距加宽 为使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而不致被楔住或挤开轨道,减小轮轨间的横向作用力,曲线轨距要适当加宽。 1、加宽原则: ①保证占列车大多数的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 ②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出现楔形内接,但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过: ③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轨距不超过容许限度。 表-3 曲线轨距加宽标准 2、加宽标准 轨距的最大允许加宽为15mm。加宽递减率一般不得大于1‰。按照曲线不同半径,过去分为三级加宽,后改为两级加宽,每级5~10毫米。 4、加宽方法及加宽递减 方法: 是将曲线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置则保持与轨道中心半个轨距的距离不变。 加宽递减: (1)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 (2)复曲线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3)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度不应短于10m。 图-5 设有缓和曲线的铁路曲线 四、缓和曲线 为保证列车安全,使线路平顺地由直线过渡到圆曲线或由圆曲线过渡到直线,以避免离心力的突然产生和消除,常需要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一个曲率半径变化的曲线,这个曲线称为缓和曲线,如图-5所示为设有缓和曲线的铁路曲线。 1、缓和曲线的特点 1)曲线半径从无穷大逐渐减小到圆曲线的半径R,或从圆曲线的半径R逐渐增加到无穷大; 2)运行中列车的离心力逐渐增加或逐渐降低; 3)轨距加宽值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4)曲线外轨超高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2、缓和曲线方程式 我国铁路常用的缓和曲线属于三次抛物线型,其方程式为: 式中 : y——缓和曲线上任意点的纵坐标,m; x——缓和曲线l任意点的横坐标,m; R——圆曲线半径,m; l0——缓和曲线长度,m。 3、缓和曲线的设置 缓和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在这个长度内,需完成曲线的外超高顺坡过程。同时,应该满足以下两点运营要求: 1)车轮的轮缘不致爬上内轨外轨超高的坡度限制为: 式中: Kmin——机车或车辆最小轮缘高,mm Dmax——机车或车辆最大固定轴距,mm 当以轮缘最小高度28mm及最大固定轴距6.5代入,得到: i0≤4.3‰。 2)保证乘客乘座舒适 当列车从直线段进入缓和曲线范围内运行时,外侧车轮在外轨上逐渐升高;当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