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知识基础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哈贝马斯的批判学说(p133) 认为进入晚期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劳资-资本平等交换的意识形态陷入崩溃边缘,这挑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陷入合法性危机。 马尔库塞的批判学说 认为虽然工人的生活和福利待遇大大得到改善,但是危机却频繁出现。 根本原因:个人批判力和个人自主性的丧失,传统上具有批判力的工人阶级被同化,失去了解放力量。福利待遇成为“安抚”机制。 重点:马尔库塞启发人们对资本主义制 度本身同个人批判能力和自主性之间的 关联的认识。 奥菲的批判学说 P134 “资本主义的矛盾在于它既不能与福利国家共存,也不能没有它” 福利国家的两重性:1、为资本家利益服务;2为工资劳动者带来真实和永久的利益。 认为:福利国家不是意识形态斗争的结果,而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某种补偿。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从技术和权威两个层面对资 本主义的修补。 奥康纳的批判学说(P135) 《国家财政危机》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必须试图完成两项基本但又相互矛盾的功能:积累和合法化。 对应之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特征:一方面实现财富的累积;另一方面通过福利国家的制度设置完成社会的和谐,但这一制度会导致经济危机,政府通过税收来缓解危机,但会如同种子一样埋下更 为沉重的危机。 (七)女性主义理论 它主要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抑,认为女性所遭遇到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性别压制的结果。 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探索并消除社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造成的女性痛苦,促使她们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七)女性主义理论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张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与服务一道,通过阶级斗争或其他集体行为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关注社会结构本身的改变,而较少关注服务对象心理、意识状态上的变化。 (六)“增权”或“赋权”理论 赋权:是美国社会工作领域长期存在的概念。 1976年,Solomon写了一本书《黑人赋权:压制性社区的社会工作》——构成一个初步的实践框架; 20世纪80年代,实践进入“赋权取向时代” 作为激进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实施和反歧视社会工作的一个方面,赋权视角已经 成为一种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方法。 《黑人赋权:压制性社区的社会工作》 Solomon:黑人这个少数民族群体,她认为这个群体缺乏必要的个体性资源与经济资源以完成自己的角色,这就是所谓的个体或社会群体的无力感(powerlessness),即“缺乏技巧、知识或物质资源以及情绪管理能力,以致无法令自己满意地有效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负面评价不仅存在于歧视少数民族的实践、组织与事件之中,而且也存在于贬抑、蔑视他们的语言之中。” (六)“增权”或“赋权”理论 Solomon赋权的目标:将自己看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因果行动者(causal agent);将社会工作者看作拥有案主可以利用的知识与技巧的人;将社工看作解决问题的朋友与伙伴;将权力结构看作复杂而部分开放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部作用的影响。 社工可以消除案主身上的起源于负面评价的各种消极反应,让他们看到自己嫩巩固在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的一定作用,同时发现并消除影响案主的障碍,发现并实施有利 于有效解决问题的支持性措施。 (六)“增权”或“赋权”理论 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作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强调承认并发展案主的力量或能力在整个赋权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对案主与其所在环境的互动能力的重要性,它与生态系统理论其实相互关联。 (六)“增权”或“赋权”理论 赋权的三个维度 个人层面,个人 感觉到自己有能力 去影响或解决问题 人际层面,个人 和他人合作促成 问题解决的经验 政治层面,能够 促成政策或政治 层面的改变 权力power(补充知识点) 权力——无力感产生的因素:经济无保障、政治上的无语、无法获知信息、缺乏批判思维和抽象思维、生理和心理压力感。 从赋权的视角而言,认识到案主及其案主系统的权力状态十分重要,并且不仅将权力看作压迫性的,更认为权力完全可以被正面使用,个人通过政治权力争斗获得的影响力去争取资源、解决冲突。 10个赋权的实践原则 所有的压制对于生活都有破坏性,需要社工和案主去挑战; 社工应该对压制的情境拥有一个整体的视角; 人们赋权自己,社工进行协助。自我赋权原则超越了自决原则,它强调案主在赋权过程中的权力和责任; 具有共同基础的人需要相互赋权; 社工应该与案主建立互惠和相互的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