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 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
一、残疾的定义
残疾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
失或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
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二、残疾人的需要及问题
(一)残疾人权利和基本需求
康复权
教育权
劳动权
文化生活权
社会福利权
环境友好权
答案:D (2015 )
(二)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1.物质层面的被困难
(1)经济困难
(2 )住房困难
(3)医疗困难
2.精神层面的困难
3.社会交往的困难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总目标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功能
A. 微观层面:直接的物质性帮助;提供能力建设的支持服务
B. 中观层面:推动残疾人组织和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发
育;推动社区性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发育
C. 宏观层面:推进残疾人社会政策的变迁;增加社会资本,
形成“亲和力”的残疾人文化
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
1.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的转型
致残原因的理论分析上,从个人责任理论转向社会责任理论
残疾现象的理论分析上,从社会标签理论转向社会照顾理论
2.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的转型
工作理论上,由供养理论转向回归社会理论,“去机构化”
直接介入模式上,单一的个案模式转向综合服务模式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本土视野下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
多元中心治理下的新型残疾人社会工作;“多级”的网络服
务体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友善残疾”文化
(二)构建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
(三)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区康复
1.教育康复
针对在社区或机构中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的青少
年以及部分成年人,涉及三大群体:残疾人本身、残疾人的家
属(特别是残疾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从事残疾康复的专业
人士和社会志愿者
(1)针对残疾人群体的教育康复:其一是认知自己的残
疾、认知日常生活的环境、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其二是厨艺
化的“补偿性”功能训练
(2 )针对残疾父母或监护人、家属等的工作:心理
支持,缓解精神性压力;普及相关的残疾人教育康复
知识,提升照顾者的康复技巧;帮助构建社区型社会
支持系统,提升社区志愿者服务质量
(3 )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各类爱心人
士的工作:提升残疾人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职业康复
通过一系列措施,稳定且合理地解决残疾人的就
业问题,包括提供职业服务,如职业咨询、职业
评估、职业指导、职业训练和有选择地安置工作
等
职业康复的流程: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
培训就业指导
融入社会的最有效途径,集合了“治疗—康复—
发展”三功能
3.社区康复
依托于城乡社区,充分利用各种社区资源(包括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残疾人及其家庭等
),在医疗、职业、教育和社会康复领域为残疾人提供方便、
经济、有效和可行的“全面康复”服务
开展残疾预防工作:三级预防体系
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
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
三级预防体系
一级: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通过实施免疫接种、围产
期保健、预防性咨询、减少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加强公共场所
安全、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
二级:预防伤害发生后残疾,通过实施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
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早期医
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
三级:预防残疾后出现残障,通过实施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矫形
器及辅助功能用品用具、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其护理,必要
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等措施
答案:BE (2015 )
第三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管理
(一)残疾人需求评估的特殊性
1.理解并评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内心感知
几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