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术(胸穿).ppt
胸腔穿刺术(胸穿)目录胸腔穿刺术基本概念与原理术前准备与评估手术操作过程详解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术后护理及随访管理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01胸腔穿刺术基本概念与原理定义:胸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简称胸穿,是指对有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需要而通过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或气体的一种技术。目的诊断:抽取胸腔积液进行化验检查,明确积液性质,协助病因诊断。治疗: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减轻胸腔大量积液、积气对肺和纵隔的压迫,改善呼吸、循环功能,促进肺尽快复张。胸腔内注射药物。0102030405定义及目的适应症外伤性血气胸。诊断性穿刺。适应症与禁忌症胸腔积液。禁忌症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适应症与禁忌症大咯血。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者。适应症与禁忌症操作原理: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使用穿刺针经皮肤、肋间组织进入胸膜腔,抽取积液或气体。操作原理及步骤操作步骤1.患者反向坐于靠背椅上,双手臂平置于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重症患者可在病床上取斜坡卧位,病侧手上举,枕于头下,或伸过头顶举向对侧。2.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或其他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操作原理及步骤操作原理及步骤0102033.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直径15厘米左右,两次。4.打开一次性使用胸腔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检查胸腔穿刺包内物品,注意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后检查是否通畅,同时检查是否有漏气情况。5.助手协助检查并打开2%利多卡因安瓶,术者以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3ml,在穿刺部位由表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侵润麻醉。如穿刺点为肩胛线或腋后线,肋间沿下位肋骨上缘进麻醉针,如穿刺点位腋中线或腋前线则取两肋之间进针。02术前准备与评估向患者解释胸腔穿刺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和预期结果,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同意手术。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如安慰、鼓励等,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指导患者在术前进行呼吸训练,以便在术中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操作。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术前检查与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特别是与胸腔穿刺术相关的疾病史,如胸膜炎、气胸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胸部的视诊、触诊和叩诊。根据需要安排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胸部X线或CT等,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和功能性,确保所有器械均处于良好状态。对所有器械和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准备胸腔穿刺术所需的器械和物品,如穿刺针、导管、注射器、消毒液、无菌敷料等。器械准备及消毒03手术操作过程详解根据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一般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并铺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深度至胸膜壁层。穿刺点选择与定位如需留置引流管,可用血管钳固定穿刺针,将引流管插入胸腔适当深度,然后拔出穿刺针,固定引流管并连接引流袋。麻醉生效后,用穿刺针沿肋骨上缘垂直刺入胸腔,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明已进入胸膜腔。连接注射器进行抽液,抽液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局部麻醉及切开皮肤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连续出现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抽液并拔出穿刺针。抽液后应测量胸水性质,如颜色、透明度、比重、粘蛋白定性试验、细胞计数及分类等,以明确病因。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穿刺针插入与抽液操作04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常见并发症类型由于穿刺过程中损伤胸膜或肺组织导致气体进入胸腔。穿刺过程中损伤血管,导致血液积聚在胸腔内。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细菌等微生物感染。穿刺刺激胸膜引起的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气胸血胸感染胸膜反应确保患者符合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并排除禁忌症,以降低并发症风险。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术前充分准备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包括患者教育、术前检查、备皮、消毒等,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医生应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