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贴碳纤维结构补强施工工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粘贴碳纤维结构补强施工工艺
碳纤维材料选用UT70-30型,单层厚度为0.167mm,幅宽为25cm,卷材长度为50-100m。
粘贴材料
粘贴材料的性能是保证碳纤维布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关键,也是两者之间传递途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粘结材料应有足够的钢度与强度保证碳纤维与混凝土间剪力的传递,同时应有足够的韧性,不会因混凝土开裂导致脆性粘结破坏。此外,由于旧桥加固均在野外,所以粘贴材料应能在一般气候条件下固化,且固化时间一般保证3小时左右,对水分含量不敏感,具有适宜的流动性和粘度,固化收缩率小。粘贴材料包括三类材料:底层涂料、整平材料和浸渍树脂。
(1)、底层涂料(涂底胶820)
在处理好的混凝土表面上涂一层很薄的底层胶,既可以浸入混凝土增强混凝土表面强度,又可以改进胶结性能,从而使得混凝土与碳纤结粘结性得以提高。因此要求底胶必须具有很低的粘度,以及与混凝土良好的粘结性能,以便于涂刷在混凝土表面后,粘结剂能渗入混凝土结构中。
(2)、整平材料(找平层820)
碳纤维布只有与所加固补强的混凝土表面紧密接触,才能产生良好的补强效果。但是混凝土表面的锐利突起物、错位和转角部位等都可以使碳纤维布产生损伤,并引起强度降低,混凝土表面小的模板错位及混凝土气孔很难通过基底处理一道工序彻底清理。因此在涂敷的底层涂料指触干燥后,必须用找平胶进行找平。同时将矩形断面直角打磨后补成圆弧状,要求圆弧半径大于2cm。
(3)、浸渍树脂(粘贴主胶838)
浸渍树脂在粘贴材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连接底胶与碳纤维布,它的粘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有利于浸渍树脂顺利的将碳纤维布粘附于混凝土表面,经过碾压,使浸渍树脂很容易浸透碳纤维布,形成一个复合整体,共同抵抗外力作用。
(4)、其它材料和注意事项
①防护材料(罩面胶838)
罩面胶主要是为了施工表面的美观和保护碳纤维布。要求材料能涂敷在碳纤维布表面,不脱落、不掉落,能长期在冷热干燥的空气中稳定,防止复合材料直接被紫外线照射。
②胶与胶的相容性
碳纤维布加固补强施工过程中,胶是一层一层叠加上去复合而成的,与混凝土直接接触的只有底胶,因此不同胶粘剂之间的相容性、粘结性问题应予以充分考虑。一般来讲,同一类型胶粘剂的粘结性较好,不同类型胶粘剂的粘结相容性需做预先的实验加以论证。
2、碳纤维布加固施工工艺
施工前应对粘贴部位混凝土的表面含水率及所处环境温度进行测量。若混凝土表面含水率4%或环境温度5℃,则应采取措施,在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前应按设计图纸,在加固部位放线定位。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混凝土表面处理→底胶配制并涂刷→找平材料配制并找平处理→浸渍树脂配制并涂刷→粘贴碳纤维布→表面防护
(1)、混凝土基面的处理
①用钢丝轮角磨机清除混凝土表面的劣化层(剥离、蜂窝、浮浆、由于腐蚀或风化产生的水泥翻沫、脱模胶层、松散的混凝土碎屑、沥青等),并用吹风机吹净,露出干净、坚实的基础;
②对于胀裂、松散、钢筋锈蚀的现象,先凿除松散部分,对锈蚀钢筋除锈阻锈处理,并用轻质修补砂浆找平。在填补轻质修补砂浆前,先在破伤口处涂刷一遍环氧胶作为粘合剂,以确保新老混凝土粘合良好,并且不会产生裂缝,对蜂窝、麻面的大孔径孔洞,采用轻质修补砂浆填充整平,并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且平整度应达到5mm/m;
③修补表面若有裂缝,应先对裂缝进行修补,对宽度≤0.15mm的裂缝,只作表面封闭,用专用裂缝封闭胶(870)在其表面进行反复涂抹,使胶体渗进裂缝内,达到对裂缝的封闭修补;对宽度0.15mm的裂缝,应采用恒定低压压注裂缝灌注胶(831)对裂缝进行灌注,以达到对裂缝的修补,具体施工工艺见裂缝修补施工方案;
④对基面经过剔凿、处理锈蚀露筋可能有出现急剧凹陷或构件缺损的部位,用轻质修补砂浆或碳纤维布找平材料填补修复平整或圆滑顺畅过渡,以确保平整美观;
⑤对基面尖锐凸起的部位(混凝土构件交接部位、模板段差等)用混凝土磨片角磨机磨平凸起的转角或可能存在的混凝土模板接头处的阶梯状错位,用混凝土磨片角磨机进行倒角处理,打磨至圆滑(R≥20mm);
⑥清理掉打磨后基面上的粉尘、松散浮渣,并且吹净,确保粘贴基面干净、无油污并充分干燥。
(2)、涂底胶
①根据标准用量,算出所涂布面积的底层胶体用量,视现场气温等实际情况,确保在适用期内一次用完,按规定的比例把底胶SB838按规定混合搅拌均匀;
②用滚筒刷或毛刷均匀、无遗漏地将底胶涂在需补强的混凝土表面,底胶涂布边界应不小于所粘贴的碳纤维布大小;
③等底胶凝固至指触干燥(视施工现场气温情况,一般需1小时左右)后如发现表面有突起毛刺,应用砂布打磨光顺,注意不能将底层胶打磨穿。如有打磨穿的应重复前述操作步骤。
(3)、修整找平层
①底胶干燥后若发则表面上有缺损、坑洼凹陷拐角、模板接头处出现的高度差等情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