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PAGE
1-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原则
(1)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汉语教学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使学生系统掌握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和技能,具备独立开展汉语教学和科研的能力,能够胜任国内外各类汉语教学机构和相关领域的工作。
(2)培养原则方面,本方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其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需求。
(3)在课程设置上,本方案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涵盖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理论、汉语教学技能、文化素养、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层次,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国际会议等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素养。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
(1)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模块。公共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共计18学分。专业课程设置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跨文化交际》等,共计36学分。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习、教学实践、论文写作等,共计24学分。例如,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中,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入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2)教学安排上,本专业采用学分制,学生需修满60学分方可毕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共计48学分,选修课共计12学分。例如,在必修课《现代汉语》中,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选修课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如《汉语语音学》、《汉语词汇学》等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例如,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沟通模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本专业还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与业界精英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据统计,近三年内,本专业共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余场,参与学生达500余人次。
三、实践环节与学位论文
(1)实践环节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完成至少6个月的教育实习,以提升实际教学能力。实习地点包括国内外各类汉语教学机构,如孔子学院、语言学校等。实习期间,学生需参与教学计划制定、教案编写、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环节。例如,某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编写了针对欧洲学生的汉语教学大纲,并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一堂生动的汉语口语课。
(2)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成果的重要体现。本专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撰写一篇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需进行文献综述、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等工作。论文评审环节,由校内导师和校外专家共同参与,确保论文质量。据统计,近三年内,本专业学生学位论文合格率达到95%以上。
(3)学位论文完成后,学生需进行公开答辩。答辩环节旨在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答辩委员会由5-7位专家组成,包括校内导师、校外专家和同行学者。答辩过程中,学生需陈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并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通过答辩的学生,可获得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据统计,近三年内,本专业学生答辩通过率高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