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和作用.doc

发布:2017-03-14约6.35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章节名称 第4章 控制系统 教学名称 第1节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 2.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 课程重点难点 1. 现代的微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 现代的微机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 教学方法 及手段 1.课堂理论课讲授 2.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辅助教学 第四章 控制系统 4.1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控制系统的组成 (5部分) (1)数字控制装置 作用: 程序译码执行;状态信号输入采集处理,产生输出控制信号和状态显示信息 (2)输入装置 作用:接受现场状态信息和操作命令,(专为可识别的信息格式) (3)输出装置(输出设备) 作用:接受来自数字控制装置的控制命令,转化并执行相应命令信息,产生调解、改变系统工作状态的操作和动作 (4)输入输出接口 作用:连接数字控制装置和输入输出设备的信息桥梁,完成I/O信号的电平转换,隔离,信号方式转换,滤波,锁存和缓冲等功能 (5)功率放大电路 作用:将输出接口的输出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足够的功率驱动输出执行设备(输出装置),完成系统的运行 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1: 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2: 作业: 1.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构成 2.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 章节名称 第4章 控制系统第2节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教学目标 1.理解评价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水平的10大技术要求 2.理解可靠性评价指标的意义 3.重点理解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环保性,经济性概念 课程重点难点 1. 控制系统设计水平的10大技术要求 2. 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环保性,经济性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 控制系统 4.2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10个部分: (1)功能实用性:指功能,性能,精度,应用范围及特点等技术指标概况 (2)系统可靠性:指系统在给定条件,预定时间内能够正常工作的概率(评价:无 故障工作时间和故障的排出时间(含永久性和偶发性故障)) (3)运行稳定性: 系统的输入量变化或受到外界干扰时,输出量被迫离开原来的 稳定值过渡到另一个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中,输出量发生超出规定限度或发生非收敛性变化的概率(包括超调,振荡,滞后,静态误差等) (4)操作宜人性:人机工程概念内容,有助于提高效率,速度,质量和可靠性 (5)人机安全性:监测,自动保护,报警,显示,急停,极限保护等 (6)环境保护水平:不产生环境污染 (7)技术经济性: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的性价比和运行的性价比 (8)结构工艺性:设计应满足加工,装配,检测,包装,安装,维护的最佳工艺性 (9)造型艺术性:系统外形,比率,形体结构,色彩符合工业设计要求和时代美感 (10)成果规范性:设计遵从相关法规,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附: ※对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要求 具有完善的过程输入/输出功能 具有实时控制功能 具有可靠性 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 具有丰富的软件 ※工业控制计算机分类及特点 可编程控制器 特点: 程序可变,柔性好。 可靠性强,适于工业环境。 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功能完善。 体积小,重量轻,易于装入机器内部。 总线型工业控制计算机 特点: 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 提高系统可靠性。 便于调试和维修 。 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3.单片机 单板机 特点: 受集成度的限制,片内存储器容量较小。 可靠性高。 易扩展。 控制功能强。 一般单片机内无监控程序或系统通用管理程序。组成: (1) 传感器 它将贮槽液位高低的信息转换为一种特定的信号(如电压、电流等),并传送到控制器,相当于人工控制时的眼睛。 (2) 控制器 它接受变送器送来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