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和作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章节名称 第4章 控制系统 教学名称 第1节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
2.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
课程重点难点 1. 现代的微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 现代的微机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
教学方法
及手段 1.课堂理论课讲授
2.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辅助教学
第四章 控制系统
4.1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控制系统的组成 (5部分)
(1)数字控制装置
作用: 程序译码执行;状态信号输入采集处理,产生输出控制信号和状态显示信息
(2)输入装置
作用:接受现场状态信息和操作命令,(专为可识别的信息格式)
(3)输出装置(输出设备)
作用:接受来自数字控制装置的控制命令,转化并执行相应命令信息,产生调解、改变系统工作状态的操作和动作
(4)输入输出接口
作用:连接数字控制装置和输入输出设备的信息桥梁,完成I/O信号的电平转换,隔离,信号方式转换,滤波,锁存和缓冲等功能
(5)功率放大电路
作用:将输出接口的输出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足够的功率驱动输出执行设备(输出装置),完成系统的运行
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1:
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2:
作业:
1.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构成
2.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
章节名称 第4章 控制系统第2节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教学目标 1.理解评价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水平的10大技术要求
2.理解可靠性评价指标的意义
3.重点理解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环保性,经济性概念
课程重点难点 1. 控制系统设计水平的10大技术要求
2. 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环保性,经济性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 控制系统 4.2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10个部分:
(1)功能实用性:指功能,性能,精度,应用范围及特点等技术指标概况
(2)系统可靠性:指系统在给定条件,预定时间内能够正常工作的概率(评价:无
故障工作时间和故障的排出时间(含永久性和偶发性故障))
(3)运行稳定性: 系统的输入量变化或受到外界干扰时,输出量被迫离开原来的
稳定值过渡到另一个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中,输出量发生超出规定限度或发生非收敛性变化的概率(包括超调,振荡,滞后,静态误差等)
(4)操作宜人性:人机工程概念内容,有助于提高效率,速度,质量和可靠性
(5)人机安全性:监测,自动保护,报警,显示,急停,极限保护等
(6)环境保护水平:不产生环境污染
(7)技术经济性: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的性价比和运行的性价比
(8)结构工艺性:设计应满足加工,装配,检测,包装,安装,维护的最佳工艺性
(9)造型艺术性:系统外形,比率,形体结构,色彩符合工业设计要求和时代美感
(10)成果规范性:设计遵从相关法规,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附:
※对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要求
具有完善的过程输入/输出功能
具有实时控制功能
具有可靠性
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
具有丰富的软件
※工业控制计算机分类及特点
可编程控制器
特点:
程序可变,柔性好。
可靠性强,适于工业环境。
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功能完善。
体积小,重量轻,易于装入机器内部。
总线型工业控制计算机
特点:
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
提高系统可靠性。
便于调试和维修 。
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3.单片机
单板机
特点:
受集成度的限制,片内存储器容量较小。
可靠性高。
易扩展。
控制功能强。
一般单片机内无监控程序或系统通用管理程序。组成:
(1) 传感器 它将贮槽液位高低的信息转换为一种特定的信号(如电压、电流等),并传送到控制器,相当于人工控制时的眼睛。
(2) 控制器 它接受变送器送来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