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港港口连接线(G204南延)二期工程结构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皋港港口连接线(G204南延)二期工程结构设计
1 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如皋港港口连接线(G204南延)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6)《公路桥涵钢结构及要结构设计规范》
(7)《钢结构设计规范》
(8)《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公路桥涵施工手册》及其他有关的现行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范和标准
(10)现场地质、水文调查资料
1.2编制原则
总的原则是符合现场实际,确保工程安全。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明确安全责任,完善规章制度,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规范施工组织和管理程序。
(2)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安全方案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施工顺序安排合理、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
(3)科学施工,合理安排施工的程序和顺序,执行标准、规范的原则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
(4)贯彻执行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安全施工技术规程。执行业主对本工程建设的各项安全管理办法、细则、规程等要求。
1.3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长青沙二桥边跨现浇直线段和0#块承重支架施工。
2 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如皋港港口连接线(G204南延)二期工程长青沙二桥全长1046m,跨径布置为(4×35)m+(3×35)m+(95+218+95)m+(3×35)m+(4×35)m+(4×35)m,桥梁总宽度为26.5m。主桥采用(95﹢218﹢95)m仙鹤型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引桥采用标准跨径为35m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主桥结构体系为半漂浮体系,在主塔处梁下设纵向活动支座,横桥向设有横向抗风支座;在主引桥过渡墩墩顶处设纵向活动支座,单侧横向约束。引桥为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
长青沙二桥主桥处于河道中,为水中墩,桥跨示意如图2-1。
图2-1 长青沙二桥主桥桥跨布置示意图
现浇直线段分别位于靠近7#和10#边墩的边跨上,其现浇直线段长度均为26.76m,节段砼814m3/个,重约2116t。8#和9#主墩顶0#块长度36m,砼911m3/个,重约2370t。
现位于8#、9#主墩以及7#边墩的现浇直线段两侧设有栈桥,有一台龙门吊配合施工。10#边墩的直线段拟将南岸的主栈桥延伸并超过10#边墩,拆除现有北岸其它的栈桥,通航改道方案及水上通航安全防护另行上报,以监理组批准的方案为准。0#节段现浇支架布置图如图2-2
(a)
(b)
图2-2 0#节段现浇支架布置图(单位:mm)
立面布置图 (b)1/4平面布置图
边跨现浇段现浇支架布置如图2-3。
(a)
(b)
图2-3 边跨现浇段现浇支架布置图(单位:mm)
(a)立面布置图 (b)1/2平面布置图
2.2工程地质
根据土体成因、时代、埋藏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将勘察深度范围内以浅的土体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亚)层,土体为第四系松散层,多为新近期的河相漫滩冲积物为主。基础施工涉及地质描述如下:
(1-1)层素填土:灰黄色,松散,软塑,含植物根系,主要成份为粉质粘土。分布于夹江两岸,层底深度0.6~1.8米,层厚0.6~1.8米。
(1-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 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全区分布,层底深度1.7~11.5米,层厚0.9~11.5米。
(1-3)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流~软塑,夹稍密状粉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部分地段缺失,层底深度3.0~22.5米,层厚0.8~11.9米。
(2)层粉土夹粉砂:灰色,湿,稍~中密,夹稍密状粉砂。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局部缺失,层底埋深19.0~23.5米,层厚8.0~17.9米。
(3)层粉砂夹粉土:灰色,饱和,中密,夹中密状粉土。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片。全区分布,层底深度29.3~33.2米,厚7.8~12.0米。
(4-1)层粉土:灰色,很湿,稍密。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分布于夹江北侧,层底埋深46.0~48.8米,层厚15.5~16.0米。
(4-2)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局部夹稍密状粉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分布于夹江及南侧,层底深度44.9~48.5米,厚14.2~17.5米。
(5)层粉砂夹细砂:灰色,饱和,中~密实,局部夹少量中密状粉土。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片。全区分布,层底深度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