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的“再乡土化”研究.docx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的“再乡土化”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的“再乡土化”研究
课题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类型:应用研究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课题负责人:张华(教授),主要成员:李明(副教授)、王丽(讲师)、赵强(讲师)
课题申报时间:2023年10月
预计完成时间:2025年12月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学校美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乡村学校美育资源匮乏,教师队伍不稳定,美育课程设置单一;另一方面,乡村学生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相对滞后,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如何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提升乡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的“再乡土化”策略,即通过挖掘和传承本土文化,丰富美育课程内容,提高乡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乡村学校美育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于推动乡村学校美育改革,提高乡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乡村学校美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学校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二是乡村学校美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三是乡村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四是乡村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国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乡村学校美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乡村学校美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学校美育资源的调查与分析;二是乡村学校美育课程设置的优化;三是乡村学校美育师资培训的探索;四是乡村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国内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乡村学校美育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学校美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二是乡村学校美育课程的多元化与个性化;三是乡村学校美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与稳定化;四是乡村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通过挖掘和传承本土文化,丰富美育课程内容,提高乡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乡村学校美育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分析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挖掘和传承湖北省本土文化,丰富美育课程内容;
(3)探索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的“再乡土化”策略;
(4)提高乡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湖北省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3)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课程内容的优化;
(4)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再乡土化”策略的探索;
(5)乡村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路径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路径
(1)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乡村学校美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地调查:深入湖北省乡村学校,了解美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学校,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再乡土化”策略;
(4)对策研究:结合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提出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再乡土化”的具体对策。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形式
预期成果
(1)完成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2)形成湖北省本土文化挖掘与传承的实施方案;
(3)制定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课程内容的优化方案;
(4)提出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再乡土化”策略的具体对策;
(5)编写乡村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升的培训教材。
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2)实施方案:湖北省本土文化挖掘与传承的实施方案;
(3)优化方案: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课程内容的优化方案;
(4)对策建议:湖北省乡村学校美育“再乡土化”策略的具体对策;
(5)培训教材:乡村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升的培训教材。
七、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与人员分工
进度安排
(1)2023年10月-2024年3月:完成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
(2)2024年4月-2024年6月:形成研究报告、实施方案和优化方案;
(3)2024年7月-2024年9月:提出对策建议和编写培训教材;
(4)2024年10月-2025年12月:进行课题结题和成果推广。
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张华(教授):负责课题整体规划、进度安排和成果审核;
(2)主要成员:李明(副教授):负责文献研究和报告撰写;
(3)主要成员:王丽(讲师):负责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