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音乐_京腔昆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发布:2024-08-03约4.3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走近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欣赏并学唱《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们是工农

子弟兵》

教材分析:这两个京剧唱段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内容。本单元由于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和认知度,在唱段的选择上,以经典性、思想性、艺术性为原

则,涉及西皮、二黄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声腔,四种常用的板式,希望学生在有

限的课时内,能对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和京剧的知识有多方位的认识和了解。《我

不挂帅谁挂帅》为本单元重点欣赏曲目。这个唱段是梅兰芳表演的剧目中的经典

唱段之一。该唱段是本单元京剧唱段中唯一一段旦行“青衣”角色的唱一腔。《我

们是工农子弟兵》属于是二黄唱腔,用的是现代京剧的伴奏,是现代京剧,取材

主要是以革命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为对象,用以提示六七十年代,“样板戏”

题材内容的主要特征。现代京剧唱词中没有了上口音和尖团字,念白也采用了普

通话式的京白。伴奏也加入了交响乐。

教学目标:

一、能在感受体验京剧唱段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并

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自豪感。

二、欣赏《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唱段,感受京剧

西皮、二黄两种声腔在旋律、情绪上的不同特点,了解现代京剧

在传统京剧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事

迹及贡献。

三、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三题、第五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自豪感。

难点:感受京剧西皮、二黄两种声腔在旋律、情绪上的不同特点

教具:课件大锣小锣铙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京剧图片、京剧概况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以了解京剧的两个主要声腔(西皮、二黄)为重点来走近京剧。

(板书:走近京剧)。

二、讲授新课:

1、讲解西皮、二黄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从理论上大体院了解两种声腔的特点。

2、让学生欣赏感受《我不挂帅谁挂帅》前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来判断它属于哪种声腔,并说出理由。

师总结并简介“板式”,最后总结本唱段为“西皮流水的声腔和板式”。

3、了解《我不挂帅谁挂帅》这一唱段的故事背景。

4、复听,提示学生试着打着拍子跟唱。

5、梅兰芳简介

有的同学问:梅兰芳是男的,我们听到的却象是女声,为什么呢?

6、因为我们欣赏的这一段是属于旦行青衣角色的唱腔(青衣简介)。

7、欣赏(音频)并跟唱,提示注意咬字特点(是不是标准的普通话?)—

—师简介上口音、尖团字的由来,并带领学生拼读部分上口音尖团字。

8、逐句学唱:师范唱——逐句教唱——强调梅派特点“连断分明,尾音下

坠”——生齐唱,师接唱……

9、完整随音频齐唱(根据故事内容、人物情绪、唱腔特点)

10、总结西皮流水的特点:节拍节奏规整、速度快、情绪激动。

11、聆听后段

12、表格总结“西皮流水、西皮散板”特点

13、欣赏梅派传人李胜素对此唱段的精彩演绎。

14、欣赏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七场中参谋长少剑波的《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作品背景简介

15、欣赏

16、问题:这段唱腔与《我不挂帅谁挂帅》相比,速度、吐字、情绪有何不

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对音乐表现力所起的

重要作用。并能从中总结出此唱段属于二黄声腔。

生答师总结。

17、带学生唱第一句体会:流畅、平和、稳重、深沉。这些正是二黄唱腔

的特点。

18、总结此唱段(从唱腔、吐字、伴奏三方面总结)

三、实践与创造

1、实践与创造第三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京剧念白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模仿,体验一

下京剧各种念白的魅力。

2、实践与创造第五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试奏,可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到京剧的伴奏,从而引

发其更浓厚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设计时本着培养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的目的,引导学生通过

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动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中,学生能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