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宗教改革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pdf
欧洲宗教改革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作者:夏永桃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年第08期
摘要[]16世纪至17世纪基督教在欧洲进行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包括马丁路·
德的改革、加尔文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的改革等。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产
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上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精神文化上,宗教改革打破了天
主教会精神垄断的局面,发展了人文主义,为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宗教改革尤其对大学形成冲击,推动其改革,并对高等教育的世俗化和国家化进程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宗教改革;高等教育;世俗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9)08-0013-03;;
宗教改革在直接导致罗马天主教会分裂为旧教与新教以及新教教义产生的同时,还引发了
西方社会思想领域的巨大变革,尤其表现在教育思想领域。本文试图以宗教改革背景、改革内
容为基础,重点探讨宗教改革对欧洲高等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宗教改革的历史演进
宗教改革可以追溯到14世纪英国主教兼皇家神学顾问、牛津大学教授约翰威克里夫所代·
表的市民阶级的宗教改革,以及15世纪的约翰·胡斯所领导的捷克的宗教改革,而这一时期最
著名的是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领导的两场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运动作为新兴资产阶级革命的
组成部分,是市民阶级反封建、反正統天主教神学的一种斗争形式。这一时期的宗教改革运动
对欧洲近现代文明产生了很大影响,被恩格斯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这场来势凶猛,规
模巨大的宗教改革运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在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做了充分准备。文艺
复兴确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的尊严、人的高贵、人的伟大,颂扬人的价值。人文主义
者一方面批判禁欲主义,赞美渴望幸福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文主义者主张人权,反对神
权,批判中世纪教会的无知蒙昧和封建等级制度,倡导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与科学求知的
理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对天主教神权产生极大影响。改革者马
丁路德·那里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自由观和批判精神,而且在人的解放和自由方面付
诸实践。因此说,人文主义为路德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石,没有人文主义,就没有声势浩大、影
响深远的宗教改革运动。
第二,民族主义观念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在政治领域,由于民族观念崛起,民族国家
要求打破中世纪“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在经济领域,中世纪以来,随着社
会生产力的提高,新的生产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阶级作为一股新的力量登
上政治舞台,提出了改革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初步要求:结束封建割据的分裂
局面。当时德国十分严重的封建割据状况导致王权衰落,无力抵制罗马教会,任由教皇剥削。
第三,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在宗教领域,罗马天主教会一方面提倡禁
欲主义,另一方面又利用各种特权榨取钱财。随着教会财富与权势的不断增强,其腐败程度也
不断增强,教会想方设法在欧洲各国横征暴敛,在德意志更是兜售赎罪劵,宣称只要购买了赎
罪劵,犯罪的人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宽恕。这一举动遭到维腾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的强烈
反对,在大学教堂大门上张贴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名为《关于赎罪券的功效》,痛斥
罗马教廷特使“”特策尔之流在德国贩卖赎罪券的卑劣行为,要求就赎罪券的功效问题进行公开
辩论,这是宗教改革的导火索。当时欧洲各地的政治人物对教士生活奢侈、罗马教皇的专权以
及罗马教会的横征暴敛有所不满,他们对宗教改革推波助澜。这样,一场全国性的宗教改革之
火就在大学点燃了。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兴起后,接着在瑞士、英国、法国以及北欧诸国掀起
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
二宗教改革的基本内容
在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中,各教派提出了不同于正统天主教教义的宗教信条。概括说来,
宗教改革运动时期各新教教派主要提出了如下主张,极大地影响了当时及后来欧洲教育的发
展。
(一)“因信称义”说
路德在《新教·罗马书》中领悟了“义人必因信得生”的道理,提出了“因信称义”神学理论。
按照因信称义理论,个人灵魂能否得救,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努力,不决定于是否斋戒、朝圣、
施舍或购买赎罪劵等善功圣事,不取决于教会,而主要靠个人的虔诚信仰,即通过阅读和理解
《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