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盥洗活动为途径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以盥洗活动为途径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摘要:当今社会,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倍受关注。我们关注幼儿的成长,不仅仅是关注幼儿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作为近年来幼儿教育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目的是使幼儿了解社会行为规则,掌握社会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可以抓住各个环节,加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
关键词:盥洗活动;幼儿教育;社会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268-02
有人说,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简单枯燥的,每天都是游戏、点心、教育活动、午睡,如此反复地过着一天又一天;也有人说,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老师照看,冷了要添衣,渴了要喝水,累了要休息。而盥洗环节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虽排不上最主要的位置,却也是万万不可缺少的。通过盥洗习惯的培养,我们也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社会性潜能,使其与其他心理特征或行为方式相辅相成、和谐发展。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盥洗环节,引导幼儿主动发展,发展幼儿健康的社会认知系统,从而使得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得以良性循环,应该引起我们共同的关注与重视。
一、创设良好的盥洗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社会性发展
案例:又到了盥洗时间,和往常一样,孩子们陆陆续续的进入了盥洗室。晨晨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每次一进盥洗室,总会先到女小朋友的小便池处溜达一圈,看看这里,碰碰哪里,挤挤别人,来告他状的小朋友也是络绎不绝。我想,这样的一幕在各个幼儿园都很普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盥洗习惯的责任。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教育要取得较大的效益,必须优化环境。”环境作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幼儿在盥洗过程中的情况,我利用环境对他进行了教育。首先,我们通过对幼儿盥洗室创设公共区域的环境挖掘,发挥公共区域的教育作用。我们在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的小便池旁分别贴上两个小人,旁边写有汉字“男”和“女”,类似于公共厕所,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让他们体验和享受环境带来的舒适与快乐,这是一个社会化参与的过程,关注社会的过程。与此同时,幼儿也能有较强的性别意识,使幼儿的社会认知系统和自我意识也得到了丰富与提升。其次,我们还采用大小不同的圆点从大到小有秩序地排列,提醒幼儿自觉养成人多排队的好习惯,消除不安全因素。
二、采用生动有趣的教育形式,引导幼儿社会性发展
案例1:每到盥洗时间,我班总有几个小孩特别慢,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经过老师的观察,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小雨小朋友洗手的速度很快,但每次洗完手,她都会洗自己的毛巾,肥皂涂了又洗,洗了又涂,如此循环反复,所以当其他小朋友盥洗完毕了,她还在洗毛巾。琦琦小朋友每次盥洗的时候,都会在里面和小朋友讲话聊天,等到其他小朋友都出去了,她才开始盥洗,所以,几乎每次出操、午睡她都是最后一个。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喜欢在里面玩水,等等。针对幼儿的这些情况,我经常在盥洗活动前强调规则,盥洗活动后评价盥洗情况,但是情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由此可见,在幼儿生活活动实施中,教师的说教往往是比较空泛的,造成幼儿被动、模仿的学习机会多,因人施教的个别活动少,幼儿经常处于枯燥的学习中。事实也证明了教师这种说教、提醒的方式只有短暂的作用,一次两次还可以,过不了多久就又恢复了之前的现象,爱玩的依然玩,爱说的依然说,没有明显的效果。针对这些弊端,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合幼儿的、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如儿歌、故事等,让幼儿内化知识,考虑幼儿真正的需求、兴趣点和可发展空间。
案例2:在一次盥洗过程中,我请几个表现较好的小朋友观察同伴们的盥洗过程。之后,我和那几个小朋友根据幼儿的盥洗过程自编自导情景剧,把培养的要求融进自编的情景中,让幼儿通过观看情景剧,找一找,说一说,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大家共同商量探讨,说出正确的方法,之后,我们采用将幼儿的盥洗过程用摄像机拍下来,或将盥洗的这一环节编成让幼儿感兴趣的儿歌等各种教育形式,使幼儿参与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强幼儿对良好的盥洗习惯培养的意识。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欣赏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尽量从幼儿认知系统中矛盾的、不稳定的、不明确的方面加以引导,使每一个幼儿都形成正确的意识和观念。活动中,我们通过让幼儿观看同伴自编自演的情景剧,设置了一个社会场景,幼儿在其中获得了交流协商、共同探讨的社会化参与过程,也使教育活动的多维度涉及到认知、情感等诸多方面,引导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三、家园共同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案例:骋骋小朋友是个淘气
显示全部